你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海大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媒体海大

【中国青年网】大连海事研支团:青海支教171天 我们有话说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网 01-13 编辑:杨耐寒 摄影: 添加时间:2017-01-16 09:16 阅读次数:

  我们(大连海事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来青海已经171天了。

  这段时间里,我们慢慢喜欢上了这里的蓝天和白云,喜欢上了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也在细细体味着作为老师的一点一滴。

  在青海的171天,我们都,有话说。

  韩笑(同仁县第三完小三四年级英语教师)

  在同仁县第三完小支教的生活已经过去了近五个月,我好像已经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变成了小学教师。最开始,会担心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正确,会怕孩子们不喜欢学英语,也会怕孩子们不喜欢我,但是慢慢的,在当地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摸索中,渐渐习惯了站在讲台上,也和孩子们相处的很愉快。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努力的教好每一个孩子,来到这里一年,如果不能带来什么,或者不能做出点事情,或者改变一些孩子,那么为什么还要来呢。所以我也一直在想办法让孩子们喜欢学英语,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很高兴的是,在过去的期末考试中,孩子们考出了好成绩。对于我和孩子们共同努力得来的成果,我很珍惜,我也希望可以带着他们越来越好。

  记得有一次放学留下背课文的学生,一个小女孩一直写着作业不肯回家,我问她急着写完作业了回家干什么呢,她回答我说,回家要刷碗扫地。当时我感触很深,印象里的她是一个冷天里也穿着薄薄的校服的女孩,偶尔扎着两个辫子,在班里总是认真的写着作业。她的妈妈曾经和我说,做家长的不懂英语,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上补习班,希望我多费心。其实这样听话的孩子怎么能让老师不心疼呢。我能做的可能就是,上课提问时看她在下面犹豫好久后高高的举起手,马上叫起她回答问题,然后表扬她。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也都需要有老师的引导,我相信一个好的老师很重要,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他们的好老师。

  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有时候需要表演书上的英语小故事,让孩子们回家好好准备。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带着很多道具来。各种小动物的面具,用针线缝着;各种花,有人是在院子里的地上捡的,有的是家里面的假花;有拔萝卜的地方还有同学带来了真的胡萝卜……孩子们总是能这样感动我,有这么认真和用心的孩子,我有什么理由不认真?

  感觉在这里的时间过得很快,我很享受在这里生活的每一天,这必定是我一生中都难忘的一年。我还是会继续全力以赴,尽我所能教好我的学生们!

  王俊峰(同仁县第三完小六年级数学老师)

  刚刚入选支教团的时候,一句很流行的话“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值得一辈子难忘的事情”。2016年,7月,我们六个几乎从未出过远门的支教团成员,怀揣着理想和无尽的期待,从辽宁省大连市,跨越2700多公里,来到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进入同仁县第三完小开始了我们的支教工作。

  由于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所以对于刚刚毕业的我们来说,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们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与学校里的老教师们进行交流,为的是能够更快转变成教师的角色。我的教学科目是六年级四班的数学,不得不承认,六年级四班是年级中数学成绩较差的班级,而与孩子们真正接触也更加体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很聪明,思维切换也很快,但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课堂的一些纪律得不到保障,所以往往影响教学质量。而我也深切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日常生活的苦与乐。而我也要尽快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们真正做好配合。当然,我也相信我班级的孩子们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会慢慢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会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教课之余,我们还在团县委的带领下,来到了相对比较贫困的兰采学区和黄南州特殊学校开展了几次捐资助学活动,将我们筹集到的爱心人士捐助的全新过冬棉服发给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来到了贫困地区,看到孩子们在很低的气温下仍然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看到我们的时候仍然很阳光地冲我们笑了,在领到全新的衣服之后,孩子们爱不释手,那天真而又充满希望的笑容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也下定决心要用好支教这一年的时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给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完成学业,走出大山,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支教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同仁县五个多月了,我要利用好剩下的支教时光,教学方面争取给我的学生教授更多的知识,捐资助学方面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更多的帮助和希望,做好我们该做的每一件事情。

  丁雪(同仁县第三完小四年级数学教师)

  从2016年7月到2017年1月,从青岛到西宁到同仁县第三完小,最美的旅途,最美的风景,最有意义目的地。从青少年培训班开始到正式在第三完小任职,这样的经历让自己有了更深的感悟。

  印象里的支教地应该是住在乡下的茅草屋,艰苦的环境,孩子的笑脸。来到这边才发现,因为国家的支持,学校的硬件教学设备很先进,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真切的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教给孩子们让他们有更大的梦想。正式看到四年级的孩子们是在2016年9月1日,没有想象中教室难闻的味道,也没有想象中的脏兮兮,走进教室看到的是干干净净的教室和59个孩子的笑脸,当时心里想一定要利用这充分的教学资源让孩子们认真学习知识。

  不到一个周班级里59名孩子都认认真真的记在心里,知道了谁学习很好,谁有点跟不上,谁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上课不听课也会生气,有时候就在想有什么更好的讲课方法让他们适应,有什么新奇的方式让他们更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但是当他们不写作业,糊弄作业的时候自己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是自己教的不好,还是真的孩子们需要“打”来督促,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每当惩罚他们的时候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但是最终的教学成绩还是给我了一个安慰,班级的优秀率上升了,这是孩子们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来支教的这几个月的生活,让自己觉得当时的选择是值得的正确的,我们一行6个人,像一个温暖的家庭大家相互支撑,没有水管道的宿舍楼和厨房,距离宿舍一个操场距离的洗手间这些都不是问题。孩子们的成绩和笑脸是我们最大的安慰。最美的风景,最棒的选择,最有意义的一年,我们是大连海事大学不一样的18届支教团青海分队,未来的生活,期待着。

  时权(同仁县第三完小四六年级科学教师)

  借助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志愿服务平台,有幸参加了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了一名在祖国西部支教的志愿者老师。在这几个月以来,无论是与我的母校一同举办的爱心助力活动,还是来自爱心人士无私的捐助,一个又一个装满爱心的包裹,每一次爱心的传递,我都会发自内心对好心人致以感谢。受到资助的孩子们在寒冬穿上崭新的棉衣,嘴角泛起害羞的笑容,是对我们志愿工作的肯定。数百件的棉衣、文具用品和体育用品,我无法准确地衡量他们的价值,但我知道它们都凝聚着同一种爱的力量。作为青年志愿者,在奉献中体会快乐,并带着这种快乐去感染身边的人,让我感觉很幸福。

  时光飞逝,来青海支教已经五个多月了。首先,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学生的进步应该是我最大的收获吧。虽然这种进步还不是很明显,这样的进步也没有办法用考试成绩的方式来衡量。但在我上课的时候,我可以感觉到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思路来思考问题,而且有些同学也喜欢主动钻研问题,看到了很多同学思想上的进步,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教师很是欣慰。其次,我在平时的授课中会给他们灌输的很多道理,介绍一些关于外面的人和事,让孩子感悟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意义。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希望在我微薄的影响下,孩子们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汤杰(同仁县第三完小三四年级英语教师)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转眼5个月过去了。犹记得7月底,我刚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第三完小,看到不远处的高山时激动的心情,这里真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从8月30日开学至今,我与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从不熟悉到渐渐了解,从不了解到渐渐交谈,而我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9月1日正式开学的那天,我生平第一次以一位教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望着台下数十双充满渴望的眼睛,还真是有些许紧张,幸好事先准备了要讲的内容,内心便渐渐平静下来。我是首先作了自我介绍,并对所教授的科目英语进行了介绍并讲了一些学习上的要求。因为我教授的是3、4年级,学生们刚刚接触英语,对这个新科目充满了好奇,而我也希望他们能从开始养成好的习惯。随后我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自我介绍,孩子们都很活跃,非常的积极。就这样,我的支教生活开始了。每天的备课,课上的教授和游戏互动,作业的批改等等,让我的生活一下子充实了起来。在课上,我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课下,孩子们也把我当成了朋友。我希望我能用自己关爱和付出,把快乐与知识永远留在这里,陪伴他们,帮助他们的成长。

  支教生活虽才过去了一半,但我已真的爱上了这里,这也绝对是我人生中一段举足轻重的经历。支教期间,我们会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孩子,把爱和欢乐留在西部。一批志愿者走了, 另一批志愿者又会来,我们用青春和汗水维护那充满爱的旗帜;用无悔和实践完成爱的交接; 用语言和心灵来书写爱的故事。

  石凯凯(同仁县第三完小五年级英语教师)

  从今年9月份在第三完小支教以来,自己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也认识了很多朴实的当地人,感触颇多:

  工作方面:在学校里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的开心与幸福,孩子们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动作都会牵动着你的心,几乎每天的自己脑子里面想的就是怎样让孩子们更加快乐的成长;怎样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怎样让他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怎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怎样才能够不留下遗憾;怎样才能够对得起自己“志愿者“的身份。脑海中如此多的”怎样“让我逐渐的明白到自己原来从一开始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可爱的孩子们啊!记得前几天看见一个很瘦弱的孩子在课间的时候匆忙地跑去水房,拧开水龙头,张开嘴就开始喝凉水,这个时候的气温已经到了零下了啊!况且更加让我感到难过的是这个孩子身上当时还穿着非常单薄的衣服,我每每想到这一幕自己的心就像针扎般的痛。在这之后,我不断地提醒我自己:“学生上学不容易,你一定要将最好的知识传授给他们,一定!”

  生活方面:自从来到这里后,每天我们都会亲自下厨做饭,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无从下手,心里一直嘀咕着:“这道菜不会盐放多了吧,那道菜应不应该放点水啊,放完水后,还一直担心水是不是放的有点多啊!“好在大家也不嫌弃彼此,一直都吃的开开心心的。随着时间的考验,我们也算掌握了一技之长,现在的我们抡起勺子就开始做饭,身上颇有几分大师的风采,想想真的很有趣!

  在办公室的时候,我也经常地向其他老师请教问题,比如书上的这个知识点怎样给学生们讲解才更好,怎样教导不听话的学生等等。与老师们的每一次的交流总会收获很多,不光是因为老师们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了我,更多的是老师们本身所散发出的朴实、谦逊、善良的人格魅力。老师们还经常地拿来一些当地的特产,放在你的桌子上,每天来到办公室看到桌子上的东西,心里感觉特别的温暖,这是亲人带来的感觉,他们就是自己在这里的亲人。

  最后,几个月的支教生活已经充实地度过,接下来我会更加地勉励自己,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做到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带去青春,留下足迹。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感谢学校里的老师们,谢谢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们的帮助;感谢每一个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岁月无痕,但我们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支教时光,不会是没有痕迹的。因为它真实的在我们的生命中,成为了我们的记忆。我们已经在这片土地结下了深深的情谊。

  2017年,我们还会像以前一样,继续为这里的孩子们,为这里的教育尽一份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的力量。

  因为在这里,有很多孩子,叫我们老师。(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相关链接:http://xibu.youth.cn/gzdt/gddt/201701/t20170113_9033709.htm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