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海大要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海大要闻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助力海洋强国建设,深化新工科人才培养禀赋内涵

作者: 来源: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编辑:王雨薇 摄影: 添加时间:2024-05-02 13:56 阅读次数:

【编者按】

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做好迎评及自建工作,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专题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教学单位巡礼工作,持续分享各教学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深化新工科人才培养禀赋内涵

学院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动力工程等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以“三系一教研室”的组织架构,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救助与打捞工程(海洋智能装备)、能源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学院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近30人。

学院师资队伍数据(截至2024.03)

“三系一教研室”组织架构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实现“一流专业”与“工程认证”全覆盖。聚焦“海洋强国”战略,以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1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卓越工程师学院、10余个本科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等平台优势力量,培养面向“船海+”特色且具有坚实新工科基础理论与前沿视角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学院人才培养特色格局

党的领导

学院党委紧跟学校党委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服务辽宁区域发展,锚定“一融双高”建设目标,丰富“先锋·行”党建品牌内涵,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突出“党建引领发展、党建保障改革”主基调,推进“党建+综合”试点建设,抓实抓好“抓党建”与“促发展”高度统一。

坚持以“第一议题”

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力,举好“指挥棒”。以“全程领导、全程参与、全程推进、全程落实”的“四个全程”,切实将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无缝对接、紧密融合。深入挖掘学院特色,发挥辽宁省高校党建品牌一等奖“先锋·行”带头作用。先后有多名党员被授予交通运输部优秀共产党员、交通运输部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省最美大学生、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影响力人物、辽宁省华育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赓续红色血脉 厚植家国情怀

质量保障能力

在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下,成立院级教学指导分委会、教材工作委员会、二级督导工作组等,监督教学管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等工作,在PDCA循环逻辑下,确保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过程各质量监测点达到标准要求,同时接受学校内审与中国船级社(CCS)外审,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院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

以工程认证为牵引,基于OBE理念,出台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细则》等14项制度,建立培养计划-大纲-教材-听课-评教-教学检查与总结的全流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覆盖教育教学全链条。

构筑坚实质量保障体系 致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教学水平

思政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价值塑造,2023年加入“高等船海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通过举办理论课堂教学课程思政论坛、聘任“课程思政青年朋辈辅导教师”、授予“课程思政青年先锋教师”荣誉称号、开展10余场课程思政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师生与天津海事局、长江航道局、红沿河核电站,沈阳机床厂等单位开展联学共建,不断创新学习载体,打造学院“人人思政、课课思政”的大工科思政品牌。

积极打造“人人思政、课课思政”的大工科思政品牌

思政引领 学习践行海大人学习观

本科地位

为保障教师教学投入,学院在聘期目标任务中划定了专任教师年度授课学时最低限值,实现专任教师本科授课率100%。并在公共服务考核、年度目标考核、自发性奖励绩效等文件中都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教师职责与激励的主体地位。

学院本科实验室总面积6567平方米,设备数量超1500台套,总值约6400万元,近3年通过学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计划等新增了价值约600万、超300台套的实验设备,有效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先进设备保障高质量实验教学

教师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与考核,将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并作为所有评聘工作的一票否决项。实时监控学生评教数据,建立优秀教师档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获得了各类教学竞赛荣誉近10项。

为加强示范引领,学院自定的绩效分配办法中,将个人超出基本教学工作量额外的部分加权奖励;对教学名师、优质教学团队积极培育,给与工作经费及政策支持;对突出教学成果进行单项奖励。成功获批了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学生发展与支持

致力于学生“五育”培养,采用学业导师和校友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实现了“校-企-家-学-校友”五方联动。建立对学生学习过程形成性跟踪评估的制度,及时预警学业困难学生,发挥优秀学生的朋辈育人作用,通过“校友助力计划”“优秀学生助航计划”“双2.0+计划”“学霸讲堂”“夜间自习室”等系列机制,与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措施共同保障并贯彻了“待生如子”的教育理念。

待生如子 学生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久久为功

多方导师联合护航学子茁壮成长

卓越教学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4个专业全部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其中机械、船舶、救捞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能动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近三年,获批辽宁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1个,拥有包括教学成果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近30项,6本教材转化为智能制造新兴领域新形态教材。为海洋强国战略下的人才培养积极建言献策,牵头撰写5篇资政建议被省部级以上相关部门采纳。

卓越教学深化新工科人才培养禀赋内涵

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美国休斯顿大学联合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通过美国ABET认证,于2020年开始招生,年招生约90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美合作办学

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积极落实“四级联动”和“一生一策一方案”机制,多年来就业工作评价以及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其中升学率近50%。就业行业遍布于船海装备、救助打捞、能源动力、军民融合等领域,为交通运输系统输送了大批优质英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超90%,学生素养得到广泛认可。

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稳中求进,近三年负责承办包括“全国智能无人艇搜救大赛”等国家大型赛事7项,学生获得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以上34项,学院在202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组织工作评比中获全校第1名。

创新创业欣欣向荣 船海学子硕果盈枝

“智能搜救 艇进深蓝” 学院品牌赛事弘扬救捞文化

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聚焦海洋强国战略,致力于培养全省乃至国家亟需的面向“智能制造”“低碳+”“绿色智能船舶”“海洋智能装备”等领域需求的“实践-创新-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多元课堂教育教学新途径,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终身学习,并建立批判性思维。

聚焦卓越人才三大关键能力培养 产学研平台多维互动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助力学生主动体验

学院积极探索“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创新类课程的“课-赛-企”融合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资源,拥有一支由近20名心海教授、企业导师、专家等组成的人才队伍,深度参与近20门课程、教材、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年均30余个毕业设计的校企联合建设和指导。

利用优势产业资源 探索产教融合新途径

产教融合氛围濡染 强化学生主动体验

践行科教融汇

项目式教学打造终身学习新范式

学院立足于“绿色、智能、深海、极地”等科技前沿阵地,建设本科“全链条”项目式教学范式,在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本科生进实验室、毕业设计等环节,将工程实例与科研项目引入教学活动。80%以上毕业设计选题于教师科研课题,部分科研项目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

科教融汇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项目式教学打造终身学习新范式

拓展多元课堂

着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面向复杂工程问题时的反思性思考与判断能力,充分利用慕课在线资源等平台,重点打造面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的教学案例库,建设“海洋工程”等5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研讨式、探究式、翻转式课堂为范例开展学教互动,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实质转变,以学定教。

多元教学互动 促成“以学定教”

行稳致远,久久为功,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将持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培养面向“船海+”特色且具有坚实新工科基础理论与前沿视角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