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应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邀请,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院玉田大教授(Prof. Dai Tamada)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国际法中调解程序的近来发展”(Recent Development of Concili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的线上学术讲座,结合“帝汶海调解案”针对国际法中调解制度的最新发展展开了详细解读。本次讲座由法学院Zou keyuan教授主持,法学院刘晨虹副教授等130余名师生在线参与了讲座。

玉田大教授首先介绍了调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对比调解程序与国际争端解决的其他程序(如诉讼和仲裁),分析了调解程序的优缺点,建设性地提出了调解程序的发展趋势,指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调解程序是无约束力的强制调解。随后以“帝汶海调解案”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案件背景、争端双方的主要观点以及调解程序的启动、适用范围及程序、调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和“帝汶海调解案”的调解结果,剖析了该案能够成功调解的四个重要因素,并指出该案的亮点在于排除了对单纯法律问题的探讨,将经济利益作为划界问题的考量因素。最后,调解程序在当事方对结果的可预见性、在僵局争议上的应用以及调解委员会自由裁量的灵活性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成为国际争端解决中的重要一环。

在互动环节中,玉田大教授对师生提出的“清白原则等衡平法原则在调解程序中的适用”“调解的结果能否成为判例法渊源”“无约束力的调解程序的执行问题”“调解委员会的人员构成”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和分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讲座最后,Zoukeyuan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并向玉田大教授表示感谢。他表示,目前涉及国际调解程序的案件较少,程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待解决和完善,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思考的空间。

【主讲人简介】
玉田大教授,曾任教于日本神户大学,现为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并担任日本外务省、经济产业省、法务部等多个政府机构的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争端解决、国际投资法、条约法和海洋法。出版著作7部,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南极捕鲸:国际法院判决的意义和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中国和日本的国家实践》,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International Community Law Review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图为玉田大教授和Zou Keyuan教授作为主编合作出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中国和日本的国家实践》一书,斯普林格出版社,202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