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4届东亚海法论坛在韩国高丽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海商法学者、律师等业界人士以及学生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法学院院长朱作贤教授线上参加会议,法学院韩立新教授、王欣副教授、宋美娴副教授、韩国籍教师崔正焕副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夏文豪、姜泽慧应邀现场参加会议。

朱作贤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回顾了2008年以来早稻田大学(日本)、大连海事大学(中国)、高丽大学(韩国)作为东亚海法论坛的创始成员在过去16年中致力于东亚地区海商法研究与交流的共同经历以及由此积累的深厚友谊,简要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于8月25日举办的“纪念《海牙规则》100周年暨中国海商法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关于《海牙规则》的关注与思考,期待东亚海法论坛能够促进中日韩三国的海商法发展和航运业发展。
本届论坛分为两个议题。议题一为“海商法的最新发展”。韩立新和姜泽慧共同以“中国海商法的最新发展”(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itime Law)为题作学术报告,介绍了《海商法(修订征求意见稿)》(2024年4月版)的主要修改内容,包括新增“船舶油污损害责任”专章,扩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章适用范围,海上保险、诉讼时效制度的修改等。


议题二为“航运数字化和脱碳化及其对海商法的影响”。王欣副教授以“自主航行船舶适航问题研究”(Seaworthiness in the Context of Autonomous Ships)为题作学术报告,从现行法律框架下的适航问题、私法下的适航要求、中英案例比较等方面进行介绍。宋美娴副教授以“占有或控制:在电子运输单证中是否有差异?”(Possession or Control: What Differences Do These Concepts Make for Electronic Transport Documents?)为题作学术报告,分析了《鹿特丹规则》《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英国《电子贸易单证法》等采取的做法,并介绍了中国《海商法》可能采取的方案。

在讨论环节,韩立新、王欣、宋美娴、崔正焕围绕中国《海商法》修改、电子运输单证等回答了与会者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另外,夏文豪提交了题为“中国无人船舶法律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Status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of Unmanned Vessels in China)的论文并被论文集收录。最后,韩立新受邀在闭幕式环节作总结发言,对高丽大学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对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给予高度赞扬,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并期待中日韩三国的海商法学者和实务界人士能够继续关注和积极参与后续的东亚海法论坛。

东亚海法论坛是在2008年9月由早稻田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高丽大学三所高校联合发起的国际海商法学术研讨会,至今已在中日韩三国成功举办14届,成为东亚地区海商法学界、司法实践以及航运实务界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对提升中日韩三国海商法以及海法理论研究、推动海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促进东亚地区海商法的融合与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