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理论园地

第八十八讲: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 来源: 编辑: 摄影: 添加时间:2021-06-23 09:47 阅读次数: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不断加剧的变化与挑战,中国在坚持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着力推动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表重要演讲,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内涵,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主旨演讲,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几年来,这一理念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中国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指引下,与周边国家打造了众多有针对性的命运共同体。在更大的地区范围,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等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打造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发展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截至2021年1月,中国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蒙古国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相对接,跨越高山峡谷,穿越山河湖海,逐渐勾连起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

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全球大变局中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安全领域的映射。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三大关键: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为中东和平贡献中国主张和智慧。

在国际社会认知中,中国对全球治理最珍贵的贡献正在于价值理念和治理思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和忧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世界前行方向,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国际抗疫也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思考。世界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我们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前途的热情和努力。”罗马尼亚前总理彼得·罗曼的话,是世界有识之士共同的心声。

命运与共,无远弗届。

(来源:光明日报)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