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现在简称的“一带一路”倡议。从地理上来看,“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辐射北美经济圈,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连接三大经济活跃地带的发展倡议,体现的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良好意愿。
首倡“一带一路”反映出中国对当代国际关系本质与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基本判断。早在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了实现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并在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其框架思路就是“共同发展”。总体思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并明确提出了共同发展的原则,即:要恪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原因就在于它契合了全球共同发展的主题。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30个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各界代表出席论坛。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38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以及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各界代表参加。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在于经济合作,要与沿线国家政府和人民建立起相知、互信、互敬的关系,开展良好的经济合作。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不仅是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表现,而且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复兴中华民族,并不是只考虑本国富强,还要给全人类带来幸福,“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于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最兴盛的时候,也是中国最兴盛的时候。丝绸之路是和“盛世”紧密相连的,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有容乃大、与邻为友的传统。新时期面临中华民族复兴和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双重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当前它正处于政策落实的关键阶段,当务之急不仅要把其具体内涵与可能影响继续向沿线国家和世界讲清楚,而且要从各个方面做好规划,特别是对于在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客观评估并做好预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如果这一倡议在实践上得以成功,它不仅能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同时也将为国际关系的合作共赢理论、区域合作理论等提供新的经验,这也将促进外交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