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海大情怀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海大情怀

海事印记

作者:赵春山 来源:校友回忆录 编辑:杨文薇 摄影: 添加时间:2017-09-01 14:05 阅读次数:

  

  我一生的海运事业,确也留下了一些印记,使自己难于忘怀,因文笔不佳只简述几笔以记之。

  我离开母校已有五十一个年头。回想能进入“海院”纯属偶然或是一种缘分。在1955年5月沈阳二中高中课程结束之际,我被选为前苏联留学预备生。此时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下同)前去招生的老师来学校选定两人,我是其中之一。就这样我这个连海都没见过的人,也从未听说过与海有关的学校,他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于是就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大连海运学院轮机系船舶动力装置专业学习。五年的学习生活确实是愉快的,至今仍怀念那美好时光。学校除了正常课程之外,还有实习工厂的各种工种学习、上船实习、上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抗旱、任夜校老师、大跃进时办电等。学校给了我很多知识和实践经验,受益匪浅,不能不说给我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要感谢母校对我们用心的培养。

  学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中波海运公司工作。很快就派上船成为一名新中国的海员,为中国的远洋事业开始了自己的征程。那是从“希望”号轮开始的。第一次航行的经历,就碰上了老海员多年难得一遇的狂风巨浪,这使我至今难忘。我们“希望”轮从黄埔港起航,经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哥伦坡、印度洋、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一路走来确也顺利平安。对于我这个第一次远航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新鲜、好奇、兴奋。海上虽也遇上一些风浪、摇摆、颠簸、晕船困扰,但都坚持着一天一天的走过来了。12月23日傍晚,吃完晚饭大家照例在甲板上散步、闲谈、欣赏海上的风光。

  此时船正航行在直布罗陀海峡中间,欧洲大陆及非洲大陆两岸青山、房屋、景色都映入你的眼帘,行人有时也向你招手致意!海上风平浪静,像一面镜子,加上太阳迎面照来,那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海瑟瑟半海红。好像白居易诗句景色再现了一样。欣赏之余,大家也都在议论,夜里过比斯开湾一定很顺利。一说到比斯开湾,老海员都有些畏惧心理。因为不知道有多少船沉没在那里,又有多少人的生命葬身在此海啊!由于海的平静,大家都非常兴奋。晚上大家自然安心的休息了。平静的事情往往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这次就验证了这一事实。大家进入梦乡,到了24日凌晨三、四点钟,船已驶入了比斯开湾,此时狂风大作,惊涛骇浪,船左右摇摆,前后上下颠簸,休息的船员已无法睡觉了。新海员又开始晕船,渐渐难以忍受,身上冒冷汗,好像有什么在抓你的腹部和胃,很快就顶不住开始呕吐、口像喷泉一样,一下子将胃的东西吐出去,吐完了也就舒服一会儿,然后还会再吐,直至吐光胃里所有的食物,甚至会吐苦水。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这样坚持着。浪越来越大,船艉已经不安全了,大浪把船艉外部的“司多”间(木质)打掉了,领导让赶快撤离船艉房间,集中在中部房间。我的一位同学在向中部艰难的行走时,被大浪冲走了,可巧又被涌回。他庆幸的抓住栏杆才幸免不测,回到船中。有的人看形势不妙,就从艉舵机房入地轴弄再入机舱,从机舱再走上房间。海上的风浪不停地摆弄着这条大船,船头一会儿进入水中,一会儿高高抬起,前尖舱(物料间)上盖很快被浪掀掉进水。这时船上组织水手抢救,他们准备好了绳子,绑扎完迅速返回。当他们回来进入房间时,衣服已被海水冲击全身湿透,脸色煞白,气喘吁吁,嘴里不时地低声念叨:回来了,回来了!我们大家都很感动!他们为了确保船舶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抢险救船,值得尊重。海上的风越来越猛,浪也越来越凶,船上的吊杆有的被大浪冲击折弯,担在船舷两边,好似飞鱼的翅膀。救生艇也被打坏。还有船艉舵也被大浪冲击失去了控制。正在万分焦急想办法之时,舵又被冲回可操纵位置,真是万幸!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可几个外国人,除了船长在驾驶台之外,都在房间喝酒祈祷上帝保佑呢!狂风不停,巨浪不断,突然一个大浪冲上了高高的驾驶台,将驾驶台玻璃打碎,划破了二副曾俊祥的脸,海水涌进驾驶室,顺着楼梯向下层通道流。二副带着脸上的血迹,跑到下面叫人,通知大家穿救生衣在走廊待命。又有大浪涌上机舱上面的天窗,部分海水打入机舱,当时一惊,才发现天窗没关,而且又无法在机舱关闭天窗,其原因是与机舱可控轮脱钩。这时只能叫人上去关天窗,大管轮戴厉德命生火、加油二人上去关。可这二位“仁兄”不去,说自己的东西还没整理好呢!实际上你就是整理好东西也跑不了,能逃命吗?遇到这个情况,大管轮急了,看到我在一边,叫我马上快去。我自然是听从命令,紧忙跑上去了,想抬起脱钩,结果怎么也抬不动,急得我没办法,想去叫人帮忙。这时站在走廊穿着救生衣的水手在待命,看到我抬不动,他们才知道关天窗的意图,一个水手赶忙过来和我一同抬起这扇天窗把它关上了。真是太好了!谢谢他及时帮忙,保住机舱不会进水。你们知道吗,15kW的三台发电机就在天窗下面,如果海水打进发电机,全船停电,船失去控制,那后果不堪设想!船已经无能力继续顶着风浪前进了,船体强度受到巨大挑战,强烈的摇摆、颠簸、振动很可能断裂。听说有的自由轮就有断成两截的先例。船长波兰人,大副张宗周、二副曾俊祥、政委张真(当时在船上对内为政委,对外为二管事)决定调转船头回航。如果成功就会有生存希望。于是让机舱烧足锅炉的蒸汽,到时加快转向的速度,确保安全。船长等在驾驶台计算大浪的周期,在浪小时实施转向,开足马力争取最短时间调转船头。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地完成了这一举措,船虽还有摇摆,已经没有颠簸振动。此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有了安全感。一段紧张过后,天已经亮了!在回航的航程中,我去船艉舵机房加油,走出房间才发现,我们这个万吨大船在海中像个小舢板,飘浮在海上,一会儿浮在浪尖上,一会儿又落到浪谷里。船至浪谷中什么也看不见,真像井里的“青蛙”,只看到那么一点点天空!这种大浪比桅杆还高的情景,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见过。船舶回航,多数人都轻松了,可我们在机舱值班的人还没有解脱,仍在聚精会神地操纵控制主机转速。当船头插入水中时,船艉就向上翘,螺旋桨会一部分露出水面,负荷减少主机就会飞车,就会损坏机器。这时你要预先关小一点主蒸汽阀,使主机减速不至于飞车。相反,当船头抬起,船艉下沉水中,螺旋桨转速很慢,船不能前进,这时又要开大主蒸气阀,使主机转速提升,确保一定航速。这一工作,精力要集中,动作要迅速灵活,可又是力气活。因为主蒸汽阀的阀杆是细螺纹,开或关都要转很多圈,这样的来回转动开关,很快就会筋疲力尽。我自然也干这一工作,等下了班也就很累了。好在很快就到了里斯本港,于是我们才从紧张劳累状态下解脱出来,身心得到缓解。在里斯本停了几天,船也进行简单整修,并接受船检验船师检验,确定索赔等事宜。离开里斯本港的时候风浪已经不是很大了,再次穿过让我们难忘的比斯开湾,过英吉利海峡、基尔运河,最终到达了航次的终点港--波兰的革旦斯克。船一靠岸,总公司的领导就上船慰问船员。船长非常高兴,能与中国船员在一起战胜风浪,安全完成航次任务,他很欣慰。他佩服中国船员的勇敢和奋不顾身的精神,他感谢中国船员。船长回家后把家里的电视机拿来放在船上,让我们看电视,让我们轻松一下。这也算是给以慰问吧!说真的,那时我还没有见过电视机呢!是第一次开洋荤。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你还热爱海运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吗?人的一生,对于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最终有成。看,宇航员是伟大的,可是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那要吃多少苦,付出多少艰辛啊!而且还不是你能付出就可以做到的。回头再看看海上的艰辛还是容易承受的,也可以做到。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让我们坚定地走下去,为祖国的海运事业奋斗一生吧!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走上这一行的。我生在旧社会的东北,小时候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艰难而痛苦地生活着,是党把我从黑暗中解救出来,是党把我从小学保送到初中,又从初中保送到高中,高中毕业又被选入大学,进到海运学院。不管怎么说,不管干什么,我都要努力,至少我还是要报恩。党、祖国、人民培养了我,我就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一直走下去,完成我的事业。

  船上的工作是艰苦的、危险的,虽然如此,但这是我的职业,必须坚定地走下去。有诗以示自己在船上的一种心态:

  国庆二十三周年有感

  国庆二十三,心潮逐浪翻。

  空高望无际,天水连一线。

  狂风起恶浪,巨浪灌船舷。

  海员呕肝胆,心红意志坚。

  祖国流动土,奔波于海间。

  苍海星点点,络绎连不断。

  佳日怀北京,重任担在肩。

  胸怀五大洲,誓把友谊传。


  赵春山:1955年秋考入大连海运学院船舶动力装置专业。1960年毕业,分配到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曾任工会主席、高级工程师。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