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系列丛书《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报告》,牵头组织编撰出版《综合交通运输干部读本——综合交通运输创新案例集》,汇编全球成果案例……
大连海事大学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以来,积极引进综合交通运输建设规划与运营管理专业化人才,开展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学科建设,积极促进形成世界一流海洋运输工程学科群,先后获批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重点研发计划3项、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推进计划领军人才1人,并建成综合立体交通智能技术实验平台,试点成效显著。
创立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该学科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融合经济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主要培养从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设计、多式联运服务系统研发与运营管理设计、交通运输大数据智能算法研发、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运营管理和交通运输金融科技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学校还围绕综合交通运输高端人才培养设计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建设和运行《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工程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工程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报告。连续7年出版《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报告》,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指数评估与比较分析。该报告在梳理交通运输效率内涵的基础上,将内生增长、资源配置、资源环境约束与人文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揭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多维特征,提出适配各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特色的治理能力提升对策与建议。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评价理论,3次获得辽宁省社会科学成果奖。
培养综合交通运输创新人才。设立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研究生4人。2021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依托大连海事大学,联合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建设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育合作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国际教育合作平台。以该平台为载体,促进与综合交通领域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探索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新途径,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2023年—2024年相继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港航经济系统工程创新型人才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综合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平台”等人才培养项目立项,目前学校已基本建立以数智港航为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新质人才培养基地。
出版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体系教材。牵头组织编撰出版《综合交通运输干部读本——综合交通运输创新案例集》,共梳理出60余个典型案例,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可供我国借鉴的5个典型案例,便于交通运输行业广大学生和干部职工阅读、理解和学习。案例集采用最新的科学理念和理论方法,对典型项目进行汇总、分类与剖析,是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已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推荐教材、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系列教材、交通运输部科技丛书。
获批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面向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升级的紧迫需求,探索科研创新的新机制,在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方法、技术、装备等研究领域实现突破创新,重点研究和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及关键支撑算法、适配多运输方式的新型智能运载单元设备,以及大型综合货运枢纽的接卸转运智能装备及成套关键技术等,全力打造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和创新平台。
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智能技术实验平台。目前,综合立体交通工程实验室具有国内领先高技术精密实验设备,包括国内首个集虚拟现实技术与物理沙盘于一体的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电子沙盘系统、mini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体机械与设备物理模型、高性能多模式交通综合决策优化计算集群系统、综合立体交通智能技术实验系统,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交通规划方案论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综合立体交通智能技术实验平台,建成了辽宁省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大连市多式联运智慧运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市智能物流运载单元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要设计研发了“诚运天下”“城市脉搏”等智能交通物流产品。
下一步,大连海大将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评价、综合交通运输绿色效率测度、多式联运组织模式与管理创新机制、综合交通枢纽网络与区域治理、全国综合交通运输创新案例汇编,交通运输法治体系以及交通运输人才工作现状调研及政策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大连海大继续致力于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围绕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领域,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交叉、协同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努力建成组织工程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科研基地,数智赋能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