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理论园地

百年百讲|第四十一讲:一五计划

作者: 来源: 编辑: 摄影: 添加时间:2021-05-20 16:16 阅读次数:

一五计划


制定一部切实可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中期计划,是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工业化主体任务的重要步骤。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使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早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并没有国家的富强。”但是到1952年,我国工业化的起步点仍然是很低的。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这样的新兴独立国家。1954年,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较量,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状况的要求显得尤为紧迫。考虑上述实际情况,党中央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要求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为准备进行有计划经济建设,我国从1951年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几个重大关系,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不放松农业、轻工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科学进行工业布局,改变我国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根据我国国力,积极稳妥确定工业、农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把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恰当地结合起来;既要争取外援,同时又强调自力更生,国家建设应以国内力量为主。这些对于后来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烈氛围。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对工业化的无限憧憬,激发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五年间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