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艺文荟萃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艺文荟萃

传承--由《特级英雄黄继光》所想到的

作者:陈华伟 来源:航海学院 编辑: 摄影: 添加时间:2016-06-06 06:27 阅读次数:

  

  

  家里的祠堂供奉着一本族谱。我常翻看它,脑海里想着祖先迁徙、耕作、生息的场景。我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为记

  我相信这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历经地主压迫,清匪反霸,参军上战场,在22岁以前,不过是当时中国大多数苦难子弟兵的缩影,直到1952年10月14日,在579.9高地上舍身一扑,抵挡住敌人的枪眼,阻碍机枪手的视线,为部队争取到决定战争胜负的几秒钟,从而扭转战局,并歼敌营。自此,“黄继光”三个字,以上甘岭为起点,以舍生忘死为张力,流传到朝鲜,流响在中国大地,流转在岁月长河,至今仍旧熠熠生辉,家喻户晓。

  六十年过去了。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党旗招展,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活在烈士们曾憧憬的生活里,从未听过枪声,没见过血肉横飞的战场,对战争的印记愈加模糊,对英雄的崇拜有减无增。

  于是有大学生质问:黄继光堵枪眼的故事是不是为了鼓舞士气而虚构出来的?其言下之意是不相信真有人愿意以身躯残缺来对峙枪眼,或是怀疑血肉之躯对枪眼的阻挡作用有多大,抑或是冷冰冰地嘲笑,堵枪眼的几秒钟没什么作用。

  每提及至此,老一辈战士无不痛心疾首,顿足捶胸。他们就像走投无路的猎物,忍痛掀开血肉模糊的记忆碎片,口齿不灵地向我们证明,英雄的事迹是真实的。

  且不说详实的史料,真实的纪念馆,以及数不清的回忆,一个英雄,沦落到,要“证明英雄是英雄”的地步,要靠老战友声泪俱下的佐证,是一件多么令人心酸的事情。如果再过几十年,老战士们都不在了呢?

  质疑本无可厚非。大学生见识扩大,视野拓宽,对难以理解的事迹进行质疑也很平常。可是,大学生质疑的时候,万万不可抱着娱乐心态,猎奇心理,恶搞英雄,裁剪历史,抹黑先烈,亦或是高姿态地脱离史实,仅凭自以为是的合理推断,用养尊处优的臆想猜测战争,解构英雄,扭曲历史。

  所以在有模有样考据下,狼牙山五壮士是恶霸,董存瑞炸了自己人,江姐生活不检点,刘胡兰是神经病,欧阳海是假典型,邱少云违背生理常识……呜呼,可怜为新中国建设而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他们本该是国家之脊梁,却被子辈肆意指点;他们本该是民族之丰碑,却成为茶余饭后的冷嘲热讽。

  谬矣!我们的生活过得太安逸,早就忘记了战争的残酷,血气方刚的担当与甘赴鼎镬的壮烈,无怪乎怀疑黄继光堵枪眼的合理性,无怪乎热衷于子虚乌有的历史戏谑,无怪乎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出现断节。

  试问,往革命志士的指甲里打竹签会是假的吗?试问,宁可掉头也不背叛会是假的吗?试问,为掩护战友而牺牲自己会是假的吗?试问,抱着敌人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会是假的吗?试问以死把敌人引进包围圈会是假的吗?试问……我们离英雄太远,以至于模糊了英雄本来的面目。所谓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英雄怎会不知发肤之煎熬,肉体之疼痛,生命之弥珍?然而,英雄不是普通人,对英雄的解读不应只徘徊在生理上和客观上的解释。英雄异于常人,在于其坚定信仰,顽强意志与纯粹忠诚。所以,当在炮火纷飞,硝烟滚滚的战场上,当身处白骨皑皑,血流漂杵的阵地里,当面临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时候,英雄皆是争着死,抢着死,希冀自己牺牲,战友能活下去;希冀自己毁灭,战争能够胜利;希冀马革裹尸,中华子孙方能够铸甲销戈,安枕而卧。如此方知舍身一扑并非神话,方知堵住枪眼早已是齿剑如归。

  若是近观英雄呢?14年前,王伟烈士与试图监视我国沿海的美军侦察机进行斗争。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王伟一句:“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坦然赴死,壮烈牺牲。英雄的悲壮,在于风萧萧兮易水寒,视死如归不复还的坚决。

  那么,还需要用苍白的考证来度量英雄吗?以常人的心态,顾虑英雄是否趋利避害,贪生怕死,怀疑英雄杀身成仁,杀头成快?可悲!可悲!烈士用生命保卫了祖国的尊严,而我们却用自己的猜测践踏了烈士的尊严!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有民族而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若没有这些人,哪来我们安心求学的和平,又哪来你们冷眼看英雄的荒谬!

  醒醒,青年!合理的质疑不是无中生有,合理的想象不是颠倒黑白,而合理的求证更不是胡搅蛮缠!不要因为无知的意气抛弃震撼的历史,不要因为狭隘的目光滤过了英雄的血气!黄土之下,烈士作古。我们中国正是因为有无数像黄继光这样克服死之恐惧,抑制求生之冲动,奋勇当先,冲锋陷阵,以血肉之躯抵挡炮火,以钢铁意志忍受死亡,才换取了我们今日和平发展,稳定安康的生活!忆苦思甜,我们要感恩先烈的捐躯赴难;居安思危,我们需继承先烈之遗志,艰苦创业,继往开来!

  唯有传承,方知国家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后记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