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海大情怀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海大情怀

关心和爱护知识分子的好领导--忆张德甫副院长二三事

作者:王逢辰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校友回忆 编辑:杨文薇 摄影: 添加时间:2016-10-25 09:29 阅读次数:

  

  

  1950年上海航务学院成立后,张德甫是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华东交通部部长黄逸丰是主任委员,但平时很少来校)。我当时做许旺善教授的助教,跟他学习磁罗经校正,有时还随他上船实际校正。有一次寒假期间,许教授回老家去探亲了,有一条船找我说他们马上要开航,不校正好罗经,航行不安全。我当时虽已掌握校正罗经的方法,但还没有独自干过,心里的底数不太大,就去请示张副主任。我把情况向他汇报以后,他非常平实随和地对我说:“你既然已经跟随许教授校正过多次,那么这一次应该是你实践的好机会,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做什么事都会有第一次,迈过这个门槛,就是成功。你就大胆、认真地去干吧!”语重心长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增强了要把这次工作做好的信心。

  1953年来到大连以后,教授讲师们集中住在岭前,我们小助教住在葵英街,住房条件与在上海时比,真是天壤之别,要好很多。我有时在节假日去岭前教授家玩,几乎每次都碰到张副院长在岭前教师家挨户串门,问长问短,深怕他们从南方到北方来生活不习惯,尤其要问冬天暖气烧得好不好,还怕学校的教学后勤工作跟不上而影响教学,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大家见到这位老领导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远道前来关心大家的生活和教学工作,非常感激,心里暖烘烘的。有一次还专门到葵英街宿舍去看望我们,真使我们受宠若惊。面对这慈祥的前辈,我们只有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本职工作,来回报他的关心和爱护。

  1957年初,我爱人怀了第三胎已经3个月,我们商量着再生第三个孩子将影响工作和生活,决定去流产。当时规定打胎需要学校领导批准,我就去找张副院长说明缘由。他了解到我们的大女儿寄养在上海岳母家,第二个孩子已经两岁,就极力反对这次打胎。他说:“你们身边生下这个才是两个孩子,并不算多。虽然要多付出一些精力,但也是值得的,家里多一个孩子多一分乐趣。你们的经济力量完全可以承担,而且已是3个月的身孕,流产有一定的危险。”他还主动到我家去说服我爱人打消流产的念头。现在回想起来,在他老人家的关怀和劝说下,我们有了第二个女儿,生活有了更大的乐趣,老年生活也得到更多的安慰,在这里说声谢谢。

  “文革”期间,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被打成走资派的张副院长,被“解放”后,到上海探亲访友。上海的学生知道后,为欢迎他举行了一次小型便宴,畅谈在大连学习时受到他谆谆教诲的往事。那次,张副院长临返回武汉前去买船票,因为他的工作证写的是“院长”,客运站认定他是“走资派”,不让他买二等舱。上海的同学们得知此事后,通过努力,给他买到了二等舱的船票,并且把他送上船。开船时,我们集中了近20名同学,集队站在码头边,举着标语欢送他。这时,他老人家倚在船舷的栏杆上流下了欣慰的泪水,在码头上的同学们眼睛也都湿润了。轮船徐徐远去,张副院长当年的温馨、慈祥却留在我们的心中,久久不忘。

  王逢辰:1945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航海系,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助教,同年,上海交通大学并入上海航务学院。船艺教研室主任、教授。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