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海大情怀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海大情怀

大学生活拾零

作者:喻志成 来源:校友回忆录第四卷 编辑:杨文薇 摄影: 添加时间:2017-01-12 15:38 阅读次数:

  

  大学生活,总是给人很多启迪,很多回味。大学生活对人成长的影响和意义是举世公认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大学生活总有不同特征。我想多写点大学时期的各种美好记忆,但恨笔笨而力不从心。这里我只能记下几个片断。

  步 以 当 车

  “步以当车”是文学家、诗人苏东坡的养生名言。可我们当时不是为了养生。因为从凌水桥到市里没有公交车,大家都徒步走到黑石礁,再乘电车到市里。过了大约两年,才开通了黑石礁到小平岛的小公共汽车途经凌水桥,一小时开一班。但这时,也还有很多同学仍是徒步去黑石礁,为了省下那5分钱的路费。现今,从凌水桥经过的公交汽车和电车已有七八个路线,教职工进城很多都开私家车,学生也不再徒步,动辄就叫出租车了。

  带 饭 留 吃

  那时,要在市里吃顿饭简直是所有同学不敢奢望的事情,而且那时大连市商业极不发达,公众下班时间,商店也关门,要找饭馆吃顿饭也不容易,更何况学生买不起。所以,同学们要是吃饭时间回不来,必定找同学把自己那份饭带回来,等回来时再吃。

  老 师 真 亲

  学校领导对学生生活、学习很关心,在食堂、宿舍和课堂以及操场上经常会看到院领导张德甫、朱杰的身影。朱杰教务长认识很多学生,而且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我始终难忘热工课潘延龄老师。那时我们住在二宿舍,潘老师经常到寝室来辅导,他那和蔼可亲、不厌其烦的教学态度,使我们非常愿意和他接近。一次,他在对我辅导时,两把椅子面对而坐,他用双腿夹住我的双腿,一边和蔼讲解,一边双腿摇晃着,真像哥哥辅导弟弟一样,使我有点不好意思但又很感动。后来,潘老师结婚,还叫我们一些同学到辽师宿舍参加他的婚礼。以后几十年,和潘老师的联系从未间断,他还要我给他写一幅“我爱海洋”的字,一直挂在家里,每次见面他还总是提及这幅字,使我倍感温暖,倍受鼓舞。

  争 相 献 血

  班级同学郭子成突然患病住院,需要输血。需要就是号令,同学们都争相报名。我到医院,经化验血型不合,本可不抽,但是没有尽到一份心意,有点失落。医院看出我的心思,就说医院正缺我这种血型的血,同意我也输血,抽了200CC,一种满足感使我高兴不已。

  我们那个年代,同学之间的关系极其纯真,没有吃喝玩乐,总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所以,一旦某同学有困难,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伸出援助之手。

  寝 有 工 具

  我们是学轮机的。在轮55级班上还有些工人出身有手艺的同学。当时,有人提议,成立一个管路检修小组,一方面可以结合专业练练手艺,还可为学校维修工作助一臂之力。这样,寝室里就有了工具袋,以方便检修时好用。一次,食堂暖气管破裂,我们同学紧急参加抢修,受到学校的表扬。

  多 彩 生 活

  那时,文体生活十分活跃,周末经常有与外校联欢跳舞活动;各种小乐队每周有排练,学生可借回各种乐器练习,校园里歌声琴声回荡;下午课外时间,学生全部到操场上,自觉地参加各种健身运动,一片生龙活虎的景象。

  我参加了弦乐队,学习拉小提琴,张则谅是教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我们的小提琴队终于到市里登台表演了。学习小提琴和上台表演,这都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回。

  学校文娱汇演,我们年级有个舞蹈节目,我参加了,而且有了人生第一次的台上舞蹈表演。记得在排练的时候,学生会文娱部长刘惠枝同学曾亲自对我的动作进行指导,不胜荣幸。

  学习滑冰,这对于一个来自南方的学生,也是一件新鲜事儿。一两年下来,从不会到会,我的跑刀、花样刀的滑冰技术都大有长进。

  在大学里,品尝人生第一次的事太多了,上面仅写几点文体方面的。

  喻志成:1954年考入大连海运学院轮机系船舶动力装置专业。喻志成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办事员、科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干事。1958年8月毕业留校,曾任大连海运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集美航海学院任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党委书记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