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海大情怀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海大情怀

回顾“世行”贷款

作者:潘定远 来源:校友回忆录 编辑:杨文薇 摄影: 添加时间:2017-04-28 14:15 阅读次数:

  


  我于1960年自母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水产部从事基本建设工作,后几经合并、分开、又合并、又分开的变迁,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农口所有部委合并为中央农业部,我在农业部外经办任职。几十年来一直在水产农林战线上工作,其中我曾先后负责世界银行的两个贷款项目,这是一段很值得回忆的经历。

  我国于1980年恢复世界银行合法席位,并成为该组织的股东之一,由我国财政部参与董事会工作。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又是国家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后的“百业待兴”时期。为了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中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英明决策,各个行业遵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个指导思想努力地工作。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可是那时资金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很多行业的建设项目都寄希望于世界银行。农业部也不例外,好多项目立项后都向世界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因为农业项目回报率低,可以贷到软贷款,年息仅为0.75%,偿还期为35年(我国是通过国家财政部转贷,淡水养鱼项目的年息定为4.5%,偿还期为20年,宽限期5年),但世界银行对借款方的要求很苛刻,如(一)国内要有1:1的配套资金。(二)贷款额的75%左右资金用于物资采购,而且必须通过国际招标形式来采购。鉴于农业工程是劳动密集型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劳务支出,因此给项目设置带来很大困难。(三)按要求比例提出一定数额资金用于技术援助(说明:可以请外国专家,也可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和考察)。鉴于我国经费紧张,还加了一条:申请贷款项目回报率不能太低,须有还贷能力,否则不批,等等。

  我负责的第一个贷款项目是八城市淡水养鱼项目(北京、上海、重庆、哈尔滨、沈阳、成都、杭州、南昌)。当时我国城市吃鱼甚为困难,沿海城市吃海鱼也紧张,内地城市就别说了。海鱼产量的增加受到资源和捕鱼能力(或者说捕鱼设备)限制,所以要缓解吃鱼难的问题,只能靠大力发展淡水养鱼的办法来解决。然而养鱼需要有工程机械挖鱼池,需要有和养鱼相关的饲料设备、增氧设备、运销设备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当时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却认为不需要贷款,更不能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还引用中国的一句话说“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鱼”。为了争取该项目,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准备了一大堆材料进行立项论证,并经过多次口头介绍和书面报告,才得到国内有关领导部门和世界银行的批准。该项目的总投资为8.7亿元左右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贷款为6400万美元,(当时的官方汇率为1:2.8),具体安排是:北京857万美元,上海857万美元,哈尔滨771万美元,沈阳600万美元,成都687万美元,重庆686万美元,杭州771万美元,南昌771万元。项目的规模为新建鱼池166 550亩(是利用现有的低洼荒地,沼泽地),改造鱼池91 100亩。项目相关配套工程有饲料加工厂15座,冷库5座,贸易服务中心7处,技术培训中心8处。项目建成后,二十年平均每年提供优质鱼7.1万吨;地方财政平均每年增加税收770万元;可安排农村劳动力2万人。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为17%。该项目严格按照世界银行要求实施,结果共用了3年左右时间,取得圆满成功。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和世界银行方面都很满意。

  这个项目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八城市吃鱼难的问题,而且还为我国其它城市大面积的池塘养鱼技术现代化积累了经验,为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从事承包养鱼的专业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已经走上了致富道路。

  1990年,我又开始负责执行第二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长江上中游地区柑桔开发项目(简称柑桔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5亿左右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贷款为7 000万美元。安排在四川、湖北、重庆等33个县(市),利用山坡荒地改造成梯田来栽植柑桔果树。故项目的中心任务确定为:新建果园11986公顷;改建现有低产果园2473公顷。解决山地储水、灌水、排水和土壤流失问题;引进国外高挡的优质品种;以及修建通往项目点的简易公路(即土马路)等。我因为有了第一个世界银行贷款的“八城市淡水养鱼项目”的管理和物资(国际招标)采购的经验,虽然作为农业项目物质采购金额要求是世行贷款总额的50~60%,难度较大,但此项目执行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由于是利用山坡地、荒地改造开发的,所以给果农増加了收入。项目于1996年底完成,期间5年累计提供就业计3万多人。该项目完成后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此期间,我还兼任世行贷款的“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顾问。该项目总投资为3亿美元,其中世行贷款1.5亿美元。我为该项目的各个阶段提供技术咨询、解决疑难问题和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等工作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执行尽到一点力量。

  世界银行对于贷款项目的建立,不仅有其严格的条件和要求,而且还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科学管理办法。首先,在项目建立前,安排与项目内容相关的各方面专家,项目的管理人员(亦称项目官员)大概需要一两年时间,并且多次到项目点进行现场考察、交流,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进行评估。回京后和国家计委(现称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国家农业部交换意见,直到达成共识。然后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才批准项目建立。项目建立后,世行担心资金被挪用,项目内容被改变,工程质量不保证,工期(因国内配套资金不到位)拖延等等问题发生,所以不是将贷款资金一次到位拨给我们,而是按照工程进度和物资采购进度报世行审查后拨付。每年有一次或两次安排项目官员、专家多人到项目点(即项目工程现场)检查,凡是发现有以上问题时,不仅不予以报账,即不拨付进度款,还要向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等领导机关通报,一旦还贷出现问题,即偿还不了时,国家财政部代表国家要承担还贷责任。显然,世行的上述作法说明他们对项目建立和管理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它和我国过去搞基本建设的作法不同,有些还涉及到观念要改变。同时我们对有些要求也很陌生比如什么招标(如写标书,评标,中标等)、投标,什么经济效益,要搞动态分析,什么工程费用国内先垫支、后申报拨款,实施期间项目官员、专家多次检查,所以执行起来困难很多。由于这两个项目都是我们农业部申请的,为了对国家财政部和世界银行负责,这两个项目均由部里直接管理和执行,并成立了项目办公室。项目都得到圆满完成。

  现在我回顾这两个世行贷款项目时,我觉得很欣慰。虽然我是在低工资那个时期退休了,小康离我们还有距离,但是,项目中安排的渔民、果农他们富起来了。同时项目的完成对于今后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农民生活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说明在这改革开放大变革时期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落伍,为“三农”建设作出了一点微薄贡献。我跟其他同学一样没有忘记母校的培养,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希望,毕业后为了共同的目标——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农业战线上奋斗了一生。




  潘定远:1955年考入大连海运学院船机修造专业,1960?年毕业后分配到水产部(以后合并为?农业部)工作,正处级。负责执行的“长江上中游地区水果开发项目”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级工程师。



上一条:往事的印记
下一条:工作中的点滴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