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大,薪火相传”。2009年6月8日,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百年校庆。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代表的我国航海教育紧跟着新中国豪迈步伐亦走过了六十年的奋斗历程。在跨越世纪的历史时空中,航海教育从小到大,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在历经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坚持不断探索研究和改革实践与创新,逐步发展壮大,形成层次完善、学科齐全、形式多样、规模适当的现代航海教育体系。航海教育、公路教育、交通职业教育等所构成的交通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一支有生力量,为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教育研究机构,亦伴随着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交通教育事业,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为航海教育、交通高等教育、交通职业教育、交通职工教育服务的相互独立的教育研究机构,发展成为面向全国交通行业,统一、综合性的国家级教育研究社团——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简称中交教研会)。在中交教研会中,航海教育研究分会行业特色鲜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在遴选教研会主要领导人选的过程中,继交通部领导出任会长之后,经交通部研究提名,通过理事会选举,大连海事大学原党委书记金以铨和原校长吴兆麟先后出任研究会第二届和第三、四届会长。到2011年6月,中交教研会航海教育研究分会已成立23周年。航海教育研究分会前身——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6月10日,是在交通部直接领导下,由全国航海院校和航运企事业单位组织成立的我国唯一的航海教育研究机构,交通部副部长林祖乙出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航海教育研究会的筹备工作,是在交通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具体筹备事宜是由当时的部教育局会同大连海运学院经办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部属院校广大教职工,在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鼓舞下,决心为加快交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奋发图强。迎着祖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交通部的领导下,在老一辈交通教育工作者和全国交通院校的热情支持和参与下,交通教育事业特别是航海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航海教育研究活动也相应积极展开。
当时,航海教育在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主要内容有:一、1980年起对航海类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以“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两个专业为重点,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安排,全面贯彻德、智、体教育方针等多方面作了一系列改革。二、1982年起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恢复船员证书考试制度。三、1983年4月大连海运学院恢复半军事化管理。经国务院批准,1982年5月22日交通部、财政部、教育部以(82)交教字1083号文《关于同意大连海运学院四个海上专业恢复半军事化管理的通知》,下发大连海运学院准予实施。四、1982年9月大连海运学院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五、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自1982年9月起,实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体育考核标准》和《航海类专业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六、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实行预分配办法。为保证和提高海运院校毕业生质量,发挥航运企业与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和积极性,并解决学生上船进行毕业实习的问题,交通部于1983年1月下达《关于颁发“航运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班学生实行预分配试行办法”的通知》。七、对海洋运输类专业招生办法进行改革。经教育部批准,从1983年度起,即对第一志愿报考海洋运输类专业的、达到录取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实行一次投档,按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以保证优先录取有志于航海事业的优秀青年入学。八、1983年8月,成立航海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持学校大连海运学院,主任委员陈祖慰,顾问陈嘉震。编委会下设驾驶、轮管、船电、通讯四个专业编审组,共有编审组成员33名,这些编审组成员大多是当时我国航海院校航海类专业学术水平较高和富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
这一时期,部教育局在已有的航海教育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抓紧对航海教育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当时,大连海运学院、上海海运学院分别翻译编印了《国外航海教育资料汇编》,并先后组织出国考察,进行有关船员培养的比较教育研究。如,经国务院批准,1980年5月16日至6月4日,以大连海运学院朱杰院长为团长的“交通部船员教育考察团”一行7人,赴日本就船员教育问题进行考察。历时20天,考察了东京商船大学、神户商船大学、东京电气通信大学、海技大学校、鸟羽商船高等航海学校和运输省所属航海训练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正式派出的第一个航海教育出国考察团组。第二次是1983年6月经交通部批准,上海海运学院“日本海运教育专业调查组”一行16人,由陈希群副院长带队,随实习船“育青”轮赴日,对东京商船大学、神户商船大学和海技大学校进行参观访问,部分调查组成员访问了日本运输省船员局。当时,我作为交通部教育局代表兼“育青”轮实习船长,参加了赴日参观考察的全过程。第三次是1983年11月23日至12月3日,以交通部副部长郑光迪为团长,“交通部船员教育与培训考察团”一行6人,赴挪威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考察团在挪威期间,访问了挪威商船部、交通部等政府部门,举行了会谈并听取了有关挪威航海教育体制和船员证书制度等情况的介绍。考察团还参观访问了特鲁汉姆航海训练中心及特鲁汉姆航海学院等有关培训机构和院校。
为了开创航海教育的新局面,适应我国航运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交通部于1984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航海教育改革研讨会。会议获得了广大航海教育工作者和海运企事业单位热心人士的积极支持。与会代表就当时我国航海教育设置的层次、基本规格、学习年限、培养方式、在职干部船员的继续培养提高、毕业生考取船员证书制度的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对航海教育进一步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交通部郑光迪副部长及部海洋局、安监局、组织部、教育局等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出席这次研讨会的66名代表,有我国航海界、航海教育界的老一辈专家、教授,如周启新、周延谨、陈嘉震、周光庭等知名的船长、轮机长,以及航海教育管理、研究方面的教育工作者。研讨会共收到论文和座谈会专题资料等61篇。
研讨会期间,代表们重点讨论了《关于高等航海教育改革的初步设想》(征求意见稿)。为了更具体了解和收集出席会议代表对航海教育改革的意愿和建议,会议秘书组尝试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专家意见调查活动,制发了“航海教育改革意见调查表”,表上列出有关航海教育改革的18个问题,并给出可供选择的具体意见项目和填写个人意见的空栏,请代表们填写。这一活动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秘书组根据调查结果汇总,向大会作了《航海教育改革意见调查综述》的汇报。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研讨会,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海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经验。与会代表认为我国航海教育设置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和技工几个层次基本上是适宜的,大致明确了各层次毕业生的服务面向,特别要加强研究生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并提出试办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专科班的建议。代表们还就“关于修改我国商船船员考试发证办法”的改革设想交换了意见。建议安监、教育部门和航运企业单位,尽早商讨并出台关于航海类毕业生考取船员职务证书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在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呼吁成立航海教育研究会,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酝酿。
第一次航海教育改革研讨会,从思想上、组织上为成立航海教育研究会奠定了基础。研讨会之后,在部教育局组织下,通过大连、上海海运学院的共同努力,首先以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筹备组的名义,编辑出版了《航海教育研究》创刊号(1984年第一期)。创刊号中,集中刊载了第一次航海教育改革研讨会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航海教育研究》期刊编辑部挂靠大连海运学院。
1986年6月4日至6日,交通部在大连海运学院主持召开了航海教育研究会筹备会议。出席筹备会的有部属海运院校、中远运输总公司、海运局、安监局、教育局和中国航海学会的代表。筹备会议讨论提出了“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章程(草案)”和“研究会会员单位及代表名额分配方案”、“研究会理事会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等文件,并初步定于1987年春季召开第二次航海教育改革研讨会同时成立航海教育研究会。筹备会议提议由部教育局会同大连海运学院负责筹备事宜,并委托大连海运学院具体承办。
在此期间,我国航海教育和海事培训办学体制有了新的进展。一、根据钱永昌部长指示,交通部于1984年11月13日,发出《关于成立上海船员培训中心筹备处的通知》,筹备处设在上海海运学院。交通部上海船员培训中心将筹建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学校、安监、航运企业、水运科研等单位联合管理,负责干部船员培训、考证的机构。1986年4月“交通部上海船员培训中心”在上海海运学院分部正式挂牌成立。二、经部批准,1985年10月7日,世界海事大学第一个分校——世界海事大学大连分校在大连海运学院成立。交通部副部长林祖乙、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斯里瓦斯塔瓦为大连分校校匾揭幕。大连海运学院院长、世界海事大学董事陈祖慰教授兼任世界海事大学大连分校校长。该校宗旨为帮助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级海运技术管理人才。三、1986年1月,交通部教育局召开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会议。会议就制定航海、轮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分工及工作进程等议题进行讨论,并议定将此项工作列为航海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由大连海运学院负责主持。四、1986年2月25日,交通部印发《“七五”期间交通部直属高等学校工作纲要》。纲要指出:“七五”期间要坚持改革,抓好一批重点专业的建设,在教学、科研水平上,有较大提高,尽可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其中航海教育要争取达到国际水平。据我回忆,这是在交通部文件上第一次提到“航海教育要争取达到国际水平”。五、1986年6月17日,国家教委批复交通部,同意设立“航海类专业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所属高等学校航海技术、轮机管理工程等8个专业的教师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航海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交通部教育局副局长晏贤良和我,曾先后出任航海类专业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在开展航海类专业教师职务评审工作中,受聘为评委会副主任的杨烈宇教授和陈嘉震教授,在进行职称评审的一些关键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做了大量工作。
成立航海教育研究会的准备阶段,是从1986年9月开始至1988年6月。原定1987年春季召开第二次航海教育改革研讨会暨成立航海教育研究会之事,由于种种原因而推迟。1987年下半年,根据部教育局的工作安排,继续由我会同大连海运学院教务处、高教研究室,围绕着成立航海教育研究会和第二次航海教育改革研讨会,抓紧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一、就航海教育改革第二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组织专题调研,提出了《关于目前我国航海教育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提纲。二、组织开展了航海教育专业本、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课题研究工作。经过调研,在大连海运学院召开了航海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专题研讨会,提出了航海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规格(初稿)。三、着手组织开展航海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部教育局于1987年10月在集美航海专科学校主持召开了航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预备会。会议就开展航海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向部教育局和航海教育研究会(筹备组)提出开展航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建议书。四、组织开展水上运输类专业安全教育课程。根据部安全办公会议决定要求,1988年3月在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召开了部属水运院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筹备组工作会议。经会议讨论,在各院校调研基础上,编写了《交通部部属院校水上运输类专业安全教育方案》和《船舶运输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这两份文件经部教育局审核后,提交全国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审议。与此同时,部教育局组织编写了《船舶运输安全学》、《内河船舶运输安全学》、《交通安全学》等系列教材。
根据1988年4月30日交通部印发的(88)交教字293号文《关于成立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和召开航海教育改革第二次专题研讨会的通知》,1988年6月10日至15日,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航海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大连海运学院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交通部教育局、海洋局、安监局、组织部和部属水运院校、航运企事业单位的理事代表及特邀代表八十余人。交通部部长林祖乙、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讨论通过了《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章程》:确认并通过了研究会理事会名单,由常务理事会提议产生了研究会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会议还讨论通过了《交通部航海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通报了已经申报的航海教育科研的六项课题。会议收到论文和专题资料五十余件,其中论文四十余篇,改革方案及建议书八件。从这些材料中,可以反映出理事和代表们对我国航海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极大关注。代表们就航海教育发展战略,航海类专业各层次的培养规格和服务面向,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方案及建议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讨论,取得了基本共识。
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理事66名,常务理事20名,正、副理事长5名。副理事长有肖枝平(部教育局局长)、杨守仁(大连海运学院副院长)、张则谅(上海海运学院副院长)、戴淇泉(中远总公司副总裁),秘书长钱耀鹏。理事中不少是我国航海界、航海教育界的资深专家、教授,以及航运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出色的远洋船长、轮机长和院校教育工作者。
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是我国航海教育研究和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航海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支撑、服务和保障的重要作用。
在第二次航海教育改革研讨会所取得基本共识的基础上,交通部教育司于1988年11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部属航海院校校长、书记座谈会。会上,我代表部教育司作了《关于航海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专题发言,在总结当时我国航海教育基本情况及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航海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供与会者讨论,其中一些基本要点已经部领导同意,并在逐步实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航海教育事业的发展见证了交通部党组历来十分重视航海教育工作。以1990年6月18日至21日在大连海运学院召开的全国交通教育工作会议来说,就感人至深。交通部部长钱永昌等部领导出席了大会并讲话。会议讨论了“八五”期间交通教育规划纲要,同年9月15日,交通部以(90)交教字506号文印发《交通部普通高等教育规划纲要(1991-1995)》。规划纲要重申:“八五”期间,要抓好一些重点交通专业的建设,在教学和科研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到“八五”末,航海类专业要在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上争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在大连海运学院东山综合楼前观看学生升旗仪式和队列表演。钱永昌部长身着全套白色远洋船长制服检阅学生方队,并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时刻准备着做祖国航运事业的接班人》的讲话。钱部长满怀深情地说:“多年来,我总想找机会和同学们谈谈心,今天,我以一个校友的身份和大家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提出要以战略眼光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当时,国家教委确定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总课题。1989年至1992年,在航海教育研究会和交通高等教育研究会的积极配合下,部教育司组织开展了《中国交通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研究,并将课题正式申报列入“八五”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的部级重点课题,包括航海教育和公路教育两个分课题。1989年2月,部专门人才规划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航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通知》,并附部教育司《开展2000年航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方案》。根据《通知》要求,由大连海运学院等七所院校牵头,分别组成了大连、青岛、上海、福建、武汉、宁波和内河等7个调研组,着手进行航海专门人才基本情况调查。自此,航海专门人才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工作全面展开。大连海运学院调研组自1989年3月4日开始,对东北、河北、天津地区24家典型航运企业进行航海类专门人才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同年9月提交了《预测调查报告》,全文近5万字。
1991年10月,在南京召开审定《2000年航海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的专家会议。林祖乙副部长出席并主持了这次专家审定会。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专著《中国航海教育发展战略》和《中国公路教育发展战略》,同时于1995年7月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航海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它标志着我国航海教育研究和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交通事业发展需要,经交通部同意和批准,交通中专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会和交通职工教育研究会、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相继成立,为组建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经交通部研究决定,国家教委批准,民政部核准登记,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于1993年3月15日正式成立,下设航海、高教、中专、职工4个分会,拥有会员单位540多个。
“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的名称一直沿用到1999年。1999年10月17日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航海教育研究会更名换届会议。经理事会通过,航海教育研究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航海教育研究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与会代表一致决定,聘请原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交通部副部长林祖乙和时任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为名誉理事长,聘请部科教司司长任茂东、原航海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杨守仁、秘书长钱耀鹏、副秘书长刘同安为研究会顾问。
由于航海教育研究会当时开展工作的需要,我被推选继任航海教育研究会第二、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如果自1979年我从大连海运学院调交通部教育局算起,至航海教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跨越世纪之交,前后达30年。这30年间,虽然历经世事变迁,机构调整和人事更迭,但我国航海教育界的几代人坚持为航海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勤奋耕耘、努力奉献的理念和心愿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在我主持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秘书处工作期间,值得特别记忆的还有一件事是,中交教研会曾竭尽全力组织编撰了《中国交通教育五十年年鉴》。在迎接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部科教司委托中交教研会组织编写一部交通教育五十年的史志资料,一方面参与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课题研究工作;同时配合部科教司主编的《中国交通教育五十年》大型画册(包括高教、职技、成人教育三册)的出版。中交教研会秘书处与各分会通力合作,历经两年半时间,完成了82万字《中国交通教育五十年年鉴》的编撰工作,2001年7月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82万字。
编撰《中国交通教育五十年年鉴》,旨在用系统的史料、翔实的数据勾划出新中国交通教育五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脉络、沿革和业绩,编撰史志,以史为鉴,供广大交通教育工作者、全国交通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交通院校等单位进行资料查阅和研究参考。《中国交通教育五十年年鉴》中,包括了航海教育相当篇幅和广博内容,如实反映了我国航海教育50年发展成就和奋斗历程。从1866年清政府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海防和海运技术人才算起,中国的近现代交通教育迄今已有145年的历史。航海教育在交通教育领域始终具有显著的重要地位。
交通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凝聚着奋斗在交通教育战线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求索,他们亲手描绘了交通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没有他们,就没有交通教育的今天,他们是我国交通教育的名垂史册的创造者和践行者。《中国交通教育五十年》大型画册和《中国交通教育五十年年鉴》的编篡出版,既是对交通教育工作者先辈的告慰,也是向全国交通教育工作者表示诚挚的谢忱和崇高的敬意。
程景琨:1956年秋考入大连海运学院海洋船舶驾驶专业,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后调交通部教育局工作。曾任交通部教育司副司长;兼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交通职业教育会理事长、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所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