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海大要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海大要闻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轮机工程学院:明德博学,以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为本,求实创新,承轮机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命

作者: 来源:轮机工程学院 编辑:王雨薇 摄影: 添加时间:2024-04-21 13:20 阅读次数:

【编者按】

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做好迎评及自建工作,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专题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教学单位巡礼工作,持续分享各教学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轮机工程学院

明德博学 以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为本

求实创新 承轮机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命

学院简介

学院成立于1994年4月,其前身是1953年三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设立的轮机系。学院设置轮机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分为轮机工程(海上专业)和轮机工程(陆上专业)两个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1919名。轮机工程专业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主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英国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认证。学院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轮机工程硕士学位和船舶工程、海洋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学院先后获评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交通运输部系统建设模范机关先进集体等。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五个到位”,聚力“对标争先”,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以优化组织设置强化党建育人引领、以“1×1”党建领航学科建设、以“党建引领+三维融合”助推专业建设、以党建“双提升”赋能师资队伍建设、以红色党建文化塑就学院蓝色文化,形成了“党委-立标杆”“支部-树样板”“党员-做先锋”“事业-促发展”的“四维一体”党建引领工作体系。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评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交通运输部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党支部入选辽宁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多名教师获评“辽宁省优秀教师”、省部级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扎实运行质量体系

持续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落实质量方针

学院教学活动始终贯彻落实学校质量方针和航海类分质量方针,确保培养出高素质海事人才,特别是培养出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国际国内相关法规、综合素质好、安全与环保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轮机工程人才。

明确质量目标

定期对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践能力、轮机模拟器训练、船员适任证书报备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学生对学生管理的满意度等7个质量目标统计跟踪,指引教育教学持续改进和改革方向。

树立质保理念

学院树立“学为中心、成果导向;质量为要、守创并举”质量保障理念,与“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院训共同驱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建立二级管理质量体系

健全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二级质量管理者代表—二级质量管理员—基层教学组织联络员(本科教学中心、本科实验中心、教研室、实验室、轮机模拟训练中心、学生管理)”为管理构架的二级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学校质量管理要求,开展二级管理体系建设和落实,接受中国船级社、国家海事局和DNV船级社审核以及学校内审。

健全质保机制

在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级质量保障机制。

质量管理机制。制定“本科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规程”、“本科教材工作委员会规程”、“教职工荣誉评定工作章程”、“课程考核管理规范”、“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暂行规定”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等,健全二级教学管理机制。

质量评价机制。制定“学院本科教学二级督导工作管理办法”、“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与修订办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办法”、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活动,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等进行评价。

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次,宏观机制主要通过校级会议、管理机构-学院沟通、校(院)-企业沟通、同行评价等方式,中观机制包括二级督导、学院会议、教学法活动等,微观机制包括课程总结与分析报告、师生对话等。

根植质量文化

自1998年学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学院的质量保障能力已由质量建设、质量管理阶段进入质量文化时期,“学为中心、成果导向;质量为要、守创并举”质保理念根植学院,PDCA循环渗透每人每天每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文化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文化长廊、科技长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官微中无处不在。

以本为本

持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始终把本科教育作为学院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把本科教育放在工作核心地位,坚决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

思政教育

扎实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思政铸魂、制度保障同步发力,育人环节突出专业特色,建立第一、二、三课堂“横纵交错、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矩阵式育人模块,推动全院教工把工作重点落在立德树人实效上。2022年,学院获评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

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形成全面立体的课程思政体系,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室、实验室、船上和云端,打造了以《轮机概论》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体系。获得教育部和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编写《海事特色课程思政案例集》1部,编写《轮机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1部,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4门,主持课程思政教改项目6项。

本科地位

学院始终坚持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轮机工程专业是学校办学的支柱性专业,发展和建设史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国内外轮机工程领域具有较高声誉。轮机工程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创新等始终得到高度重视,确保招生、培养过程、毕业与就业等全过程的质量。

轮机工程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始终坚持为辽宁振兴、船舶运输、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培养特色人才,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和招商轮船等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外船舶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国内外相关院校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

教师队伍

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事业,构建思教、船教、工教、科教、创教“五教融合”(课程思政、船舶实践、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的教师培养体系,实施航海教师多通道引育方案,近5年76人次上船任职。

学院现有教师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42名、实验教师27名、指导员12名。专任教师中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1名,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持双证教师101名(其中轮机长23名),近5年入选学校“四海工程”78人次。

学生发展与支持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建设了班主任、就业指导、国际化交流、特色奖助学金等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支持。

砥砺修德,爱国奉献。学院以浸入式、渗透式、启发式教育为抓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锤炼政治品格、坚守家国情怀。学生入选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校班、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交通运输部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标兵等。

求实增智,丰厚学识。坚持靶向思维,打造学风建设系统工程,深入实施以“守正计划”为牵引的“引学工程、护学工程、督学工程”。近3年,学院优良学风班、学霸寝室比例位列全校前列,2名学生入选《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5名学生获评校“十佳大学生”。

强身健体,身心健康。坚持“铸德、铸形、铸魂”的半军事管理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校、院、班多种形式体育活动,学院学生作为主力代表连续四届获得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航海院校组冠军,2023年辽宁省羽毛球比赛男团冠军、男双冠军等。

尚善臻美,精神浸润。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加强半军事管理文化内涵建设,突出刚毅之美,制服、队列、会操等代表了海大亮丽人文风景。传承学院特色文化,“热爱祖国、热爱海洋、兴我海大、爱我轮机”的轮机精神浸润全体学生心灵,不断激发着学生的进取精神。

固本兴劳,实践锻炼。实施“知行计划”,打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内外实习实践链,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愿吃苦、敢吃苦、能吃苦,学院连年获评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迷彩青春支教团”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2023年学院团委获评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卓越教学

教学理念。贯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并将“学生中心”进一步发展为“学为中心”,不仅包括“学生中心”的全部内涵,而且融入“教师持续学习,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内容。

实践实验资源。建设有专用实习船“育鲲”轮、载货实习船“育鹏”轮和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陆上机舱、轮机模拟器、48个教学实验室、7个校外实习基地。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并首创了“航行中实习船+靠泊实习船+陆上机舱”三地联播教学,形成动静结合、理实结合、实验设施内外结合、校内外学生结合的教学方法。

细分专业方向培养紧缺人才。轮机工程专业方向覆盖面广,包括面向船舶管理的海上方向和面向轮机设计建造的陆上方向。海上方向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设置了卓越工程师班、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班、校企合作班、LNG校企合作班、智能航海班等,为社会培养紧缺高级人才。

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承担轮机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命

专业建设

轮机工程专业始终密切关注技术前沿,总结教育规律,开展前瞻性和预见性研究,推动专业建设不断发展。

轮机工程专业2005年获评辽宁省示范性专业,2007年获评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获评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9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英国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IMarEST)认证。学院轮机工程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连续3年第一。

理论研究服务行业应用

学院加强船舶运输领域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转化为具有较高的应用影响力,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海事和航海教育中的技术话语权,促进了国内轮机工程专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学院主持编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轮机工程081804K)(2018年)》、《海船船员培训大纲(轮机)(2016版)》、IMO提案10件、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技术要求—第2部分:轮机模拟器》(JT/T 1379.2-2021)、国家标准《油船清洗舱安全作业要求》(GB 41730-2022)。

以“优异”等级通过航海教育培训质量评估

为进一步提升航海院校办学活力,2021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对培训质量良好,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航海院校开展了航海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我校获评优异等级,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可申请船舶二管轮适任考试,并认可学校开展的全部科目理论考试成绩,简称“等效认可”。等效认可增加了轮机工程专业办学活力和动力,学院不断夯实航海教育并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

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轮机工程专业开设“创新思维与方法”必修课,每年承办4项竞赛校内选拔赛,建立依托本科和科研实验室的7个学社。学社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政策性和管理工作由负责人承担,其他师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创新和研究中。学社研究方向包括水下机器人设计应用、微纳能源采集、船舶能耗和污染排放控制、先进装备制造应用技术、船舶机电产品和海工特种装备研发、水下智能感知和光电精密测控开发、船舶轮机智能与无人系统技术研究等20余个领域。科技部海底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辽宁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平台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等,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带动创新实践和创业能力。

学生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近5年,学生获重要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176项,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4项。

课程和教材建设

学院开设本科课程共132门,其中双语课程14门。建设有国家级课程8门,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2门。近5年主编本科教材50余部,含智能低碳航运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5部。

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成果

结合轮机工程领域前沿和教育技术发展,近5年主持国家级教改4项、省部级教改36项,教指委和学会教改8项、校级教改60余项,研究成果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自2018年以来,获省级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

教学研究组织建设

学院承担国家级轮机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辽宁省轮机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辽宁省现代海运产业学院建设单位成员、船员考试专家委员会海船轮机工作组组长单位等组织的建设工作。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