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时鲁迅先生作的一篇杂文。文章论述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甚至是从未有过自信力,连被当作为自信力的“他信力”也丢失了。鲁迅先生认为,中国人不应发展“自欺力”但也必然不应该丢失“自信力”,毕竟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大量的文化财富还是被世界所认可和称道的。
而胡适先生的《中国文化的反省》却如当头棒喝,敲醒了还沉浸在梦中的我……“泱泱古国,灿烂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地大物博,聪明的中国人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这些都是我在小学及初高中历史课本上见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相似度也最高的话。中国的教材编写者以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渲染着文字,再将这份自豪感传递给中国的青少年,使整个国度再次沉浸在满满的自信中。
可是,我们的国家真的有那么多值得我们自豪的文化吗?我们的老祖宗真的留给我们那么多值得我们称道的文化遗产吗?
胡适先生在书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文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辉煌。
一、文化创新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与西方发展相比,差距甚远;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我们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闭关锁国,君臣都沉醉在大国美梦中,不思进取,穷奢极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沦为西方国家掠夺的中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也曾一度收到桎梏。骈文、律诗、文字狱、八股等是中国古代所独有的,可是这独有真的值得我们自豪吗?西方文艺复兴使得西方有了人文意识,进而得到复兴,而在中国,文人志士的觉醒意味着牢狱之灾。
二、文化的保存与利用
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很快传入西方,并被更好的利用。
我们的山水画被西方和日本学去进而发展了他们自己的风格。
我们的中医,被韩国学习进而发展了韩医学。
而我们仍在为了经济发展,以新楼覆盖文化古迹……三、文化的优势
与孔子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写出了《几何原本》,成为数学史上的一大巅峰,而我们仍被禁锢在尊卑礼教的束缚里,关于数学等科学的论证,几乎成为了不可寻到的秘宝。
我们信奉的“仁义礼智信”,我们认为是我们伟大的老祖宗创造出来的,可是静心思考,这是整个世界共同认可的标准,每个民族都存在这些美德,并非中国之独有。到了不得不承认时,富于创造力的国人创造出了“中体西用”四个大字,企图掩盖一切,可是这能掩盖住什么呢?
中华民族,不再是缺少自信力的民族,有时这份自信力反而会过盛,中国人缺的是自省力!
纵观古今,一个缺乏自省力的时代所面临的结局必将是灭亡!闭关锁国的悲惨结局不必再赘述,一代代君王做着天朝大梦,给人民带来的是什么?除了灾难还是灾难!
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也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荣,听到韩国争抢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心中会涌起一阵鄙夷的恶感,但现在的我冷静了下来。
日本,一个小岛国,可以在短时间内飞速成为经济发展大国,这不是奇迹,而是自省的力量。日本大和民族最擅长的是学习,他们会不断反省自己国家的短板,然后学习各个国家的长处,用之于自己国家,以谋求发展。
而中国,缺乏自省力,抱着自己曾经的优秀做梦,不愿开门向外国学习。最典型的例子,还是日本。抱着民族偏见,我们不愿意承认日本强于我们,更不愿意向他们学习,甚至扩展到他们所取得成果的方面,我们都不愿去研究。这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姿态吗?
我们是一个亟待发展的人口大国,我们每年GDP飞涨,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说我们发展的慢。但,这意味着什么呢?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的问题早已被人提出,创新成为了各大高校的校训,甚至小学生都懂得要创新,可是依然没有重大创新成果,尖端科学发展出现,问题出在哪?我们认为是人才。所以高校开始扩张,企图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依旧没有达到预想的成果。开始有学者运用阿Q精神,认为时机不成熟,时间不够。我们信了,一味的想要靠时间来证明,继续做我们安逸的大国梦,继续教育下一辈我们璀璨的文化传统。
我们的自省力去哪了?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创新的开端都是学习。以书法为例,最开始要临摹,在领略了大家的风骨后,有天赋的人自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闭门造车本就是天大的错误。
当代,中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我们应该拿出作为大国应有的姿态,摈弃“大国自负论”,脚踏实地,真正的以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福祉为目标,在自省中认识到缺憾,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稳健进步。这不是单对小学生的要求,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黄金法则!
当中国人不再缺自信力时,自省力就成了国家进步的必需品。
中国欲将发展,自省必将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