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海大情怀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海大情怀

感恩母校和师长

作者:何溥湘 来源:校友回忆录 编辑:杨文薇 摄影: 添加时间:2017-06-23 14:30 阅读次数:

  


  王仲山老师于1956年高考前到丹东市第一高中招生。经中学推荐,他与我们十多名同学见面,听了他对祖国海运事业美好前景及母校发展前途绘声绘色的描述,怀着美好憧憬报考海院,高考被录取,踏进了海院校门。

  1956年是我国历史上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们心情舒畅。我们的母校和老师都非常年轻,朝气蓬勃,为迎接大批新生的到来,正大兴土木,一片繁忙景象。

  学校对新生的安排十分周到,我们一到大连火车站,便受到老同学的热烈欢迎和接待,巨大横幅写着“海运学院欢迎您”,感到很亲切。学校实行供给制,学杂费和伙食费全免。记得有的广东来的新生,只带一张凉席,穿双木拖鞋就来报到了。学校发棉衣、棉被,特别困难的还发生活津贴。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早起列队跑步,排队进食堂用餐,八人一桌。鸡鸭鱼肉天天有,还有海鲜大虾,以前没有吃过。母校伙食之好,远近闻名,令其他高校同学羡慕。

  学校对学习抓得很紧,基础课与航海同学一起上。早晚有自习。每天下午两节课后,是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有合唱队、舞蹈队、射击队、游泳队、长跑队等,丰富多彩。

  学校注重社会实践,除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外,我们第一堂社会实践是到大连港的认识实习。初步了解水上运输的相关环节、设备设施、组织管理等,使我们对未来的工作任务有个初步认识。

  大学三年级,我们进行船舶航行实习。在甲板部从水手敲铁锈,到解缆系缆绳,在轮机部从机舱加油工,到燃煤锅炉的加煤工,我们都干过。最后到驾驶台,学习舵工操作,航行中船舶定位等都进行实践。到港后,跟船员一起装卸货,我在温州港就卸过铝锭,体会船员和装卸工人的艰辛。毕业设计我们作大连港规划。以上实践,与专业理论紧密结合,使我们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感谢母校给了我们在航运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我在高中毕业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学后,被指定为65601班团支部书记。以后几年连选连任。只有一个学期落选,系里安排我到学院广播台任团支书兼编辑。由于长期担任团干部,与系里党团组织负责人关系较密切。

  在校学习期间,对我影响最深的领导是左广隆老师。他当年担任海管系党总支书记,为人正直、党性强,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充满激情,作风朴实,体恤师生,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他的思想工作能做到学生心坎里。每次给学生作报告,都得到一片喝彩声。同学们都很爱戴他。我从他言传身教中学到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忠于海运教育的事业心更值得学习。我以他为榜样,从学生时代起,直到走上社会,担任领导职务,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忠诚党的事业,心系身边群众,求真务实的做好工作。

  最让我难忘的是1957年反右派期间,我担任团支部书记。我热爱党,没有任何过激言论。同年级同学鸣放大会上,我被推举参与起草呼吁书,要求延期考试,做校服等,我没有拒绝。为此,党支部在讨论我预备党员转正时,出现了不同意见,有人主张取消我预备党员资格。左广隆同志客观公正的指出,呼吁书并无攻击党的言论,此后担任反右核心组领导也能实事求是贯彻党的思想,主张留在党内。最后给予我延长预备期的处理(1980年拨乱反正后,院党委正式发函给交通部,纠正延长预备期决定,改为按期转正)。我感谢左广隆及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同志们,否则我要重新入党,还要费一番周折。

  左广隆同志不光在学习和思想方面关心同学,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教育我们,越是困难,越要互助。团支部组织女同学把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宝贵粮票,分给班上个头高大的男生,还替他们掌管粮票,防止失控壬吃卯粮。为这事儿,1986年,我到大连港出差,时任大连调度室主任的张洪德,带着他一双高大的儿女,专程到住处感谢我,告诉他的儿女,困难时期,班级团支部是如何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的毕业分配问题。前三轮方案,我都是留校。我觉得这是老师们肯定我、器重我。但当时我的男朋友已在北京工作两年了,他让我把实情向组织禀报。当时,左广隆老师已调到航海系任总支书记。当他得知此事后,便对我系新任书记说:放了她吧,否则造成两地分居,调动困难,对学校、对她本人都不利。这样,我便被分配到北京交通部了。

  十年动乱时期,左广隆同志受到不公正对待,不少师生前往看望,我和王殿栋、朱玉山也到他家,那时大家感到迷惘。他对祖国前途仍然充满信心,教导我们按党的传统作风处事做人,一切会好起来的。


  最近在上海海事大学校庆活动录像中,看到他的身影,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

  我在班级长期担任团支部书记,直接指导我们工作的是团总支书记田惠民、李希俭,还有李思宽,他们都是襟怀坦荡、爱党爱校、勤奋务实的好学长。是他们言传身教,帮助我们开展工作,当时的团支部是班级的核心,学习、思想、生活样样管。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班学习成绩好,同学间友爱互助,困难时期表现尤为突出。同学们友谊深厚,如今毕业整整50年了,话当年,依然感到亲切,令人留恋。

  我班毕业时有50人,由于学校的培养、个人的努力,主要还是革命工作需要,处于改革开放、干部新老交替的好时机,大部分同学走上领导岗位,在交通系统海运事业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于我努力学习,成绩优秀,在校期间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1959年,作为旅大市优秀学生代表出席了大连市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时任全国学联主席的胡启立亲临祝贺,发给尚未出版的毛选第四卷作为奖品,这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礼物(发的提书卡)。此前,我父亲把他最珍贵的毛选前三卷给了我,让我认真研读,戒骄戒躁,使我深受教育。

  我毕业分配到交通部运输总局干线运输处调度室任技术员,由于在校学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向老同志虚心学习,很快能独挡一面。

  改革开放后,我由工程师、处长走上领导岗位,我所在中国船舶燃料总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也随公司一起成长,为公司的创建、发展、改制做出应有贡献。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创建、发展了一个风清气正、心齐气顺、安全优质、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了国家科技人才榜。所有成绩,归功母校和师长的培养。

  我热爱母校,1985年将我的女儿送到当年新创办的国际海事专业,她高考成绩优秀,报考北京各校也可以。她在校得到司玉琢、田惠民等师长的精心关照,成绩优秀,领取多种奖学金。毕业分配远洋集团,从事保险理赔商务工作,很快担任部门经理。外派香港期间,取得香港大学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女婿是母校轮机系毕业生,我家可称为海事大学校友世家了。

  当此全党全国欢庆建党90周年之际,回想往事,浮想联翩。为了祖国海运事业更大发展,愿母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何溥湘:1956年秋考入大连海运学院海运管理管理专业,1961年毕业分配到交通部运输总局干线运输处工作,曾任工程师、处长。为创建中国船舶燃料总公司作出贡献,担任该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曾被评为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