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海大要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海大要闻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作者: 来源: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编辑:王雨薇 摄影: 添加时间:2024-04-28 16:09 阅读次数:

【编者按】

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做好迎评及自建工作,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专题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教学单位巡礼工作,持续分享各教学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交通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将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坚持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以培育“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目标、以学院发展为基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机制建设为抓手、以教育教学水平为支撑、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全方面、全方位、全链条提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取得较好成效。

以学院发展为基础,夯实育人育才根基

学院起源于1950年的东北航海学院“航务管理系”。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整建制搬到大连,与东北航海学院合并组建大连海运学院,时为我国唯一的高等航海学府,学院前身也更名为“航运管理系”。历经七十余载劈波斩浪的航程,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完成了从“系”到“学院”的蜕变;驶过七十余年薪火相传的航线,学院不懈开展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建设,逐步完善组织架构,成为了当前的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学院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学院、学校“双一流”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主建单位之一、学校创新发展改革试点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本科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全面深入的国际合作、缤纷多彩的校园活动。多年来,学院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擦亮铸魂育人底色

学院党委着力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力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努力“绘制”党建工作“同心圆”

坚持政治建设紧紧围绕“圆心”、思想建设不断扩大“半径”,通过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做到思想育人滴水穿石、润物无声;通过扎实开展“重走红色路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实践育人以点带面、辐射引领。

师生党员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庄严宣誓

(二)全力构建“一融双高”新格局

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四同发力”举措,即课程建设、教材选用须经党委会会议先行把关的全程参与“同谋划”;专业建设由学院党委书记牵头对外沟通、对内联络,教学法活动与党支部活动同步开展的全面覆盖“同部署”;人才培养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领题、共同破题的攻坚克难“同推进”;师德师风、育人成效与支部党建工作考核挂钩的价值导向“同考核”。

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国高校交通类学院党委书记论坛

学院党委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所属党支部中现有国家级样板支部1个、省级样板支部3个。

学院党委所获荣誉证书

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学院建立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以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以各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为组员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专业评估、教学评价等工作。

(二)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学院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制定、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毕业要求等,明确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及课程负责人的岗位工作职责,并定期开展内部论证和审核,牢固树立向过程要质量的意识。

(三)完善制度、构建机制

学院制定、完善本科教育教学相关文件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环节全覆盖的过程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师课堂教学主体责任。

健全各环节全覆盖的过程管理机制

(四)科学评价、督导结合

学院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本科教学评估、工程教育认证等工作中,坚持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和校级教学督导以及学院评价相结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评价,坚持督与导结合,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及对教师的指导,鼓励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检查、督导、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教师教学评价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学院坚持科学评价、督导结合

以教育教学水平为支撑 ,全力培养“复兴栋梁”

(一)思政教育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学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作用,坚持以德育为根本、以智育为核心、以体育为关键、以美育为灵魂、以劳育为基础,加快构建凝聚全员育人力量、建立全程育人链条、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三全育人”格局,扎实推动“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技术能手、辽宁省大学生年度影响力人物、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辽宁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国家级、省级荣誉近20项。2022年,学院获评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

学生所获荣誉证书

(二)专业建设筑牢“育人育才”阵地

学院坚持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不断强化本科专业建设。学院现有交通运输、交通管理、物流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专业先后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交通管理专业先后获评辽宁省首批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国际化示范专业试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工程专业先后获评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培养方案设置

(三)队伍建设坚持“师德师风”标准

学院细化师德评价标准,依据《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组织开展新入职教师座谈会、集中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学院师德专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院教师争做“教育家”和“大先生”。学院已发展形成19个成熟且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6人获得省级本科教学名师称号,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学院学工队伍秉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团结奋斗、担当作为,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获评学校首批“曲建武”式指导员培育团队。

省级教学名师

杨华龙,朱公志,钟铭,孙家庆,夏冬生,周锋(从左到右)

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证书

学工队伍获评学校首批“曲建武”式指导员培育团队

(四)学风建设营造“善学乐学”风气

学院围绕学校“学风建设年”工作要求,制定并实施《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学风建设年工作方案》,深入贯彻“海大人学习观”,探索构建“一心三环”学风建设模式,持续实施“3个3”学业提升方案,实施“5+1”精准助学工程,打造“交通师说”“学在交通”等品牌活动,发布优秀学生讲学习方法视频100余条,开展340课时朋辈补课补习班。三年来,学位绩点2.0以下学生人数由111人减少至54人,占学院总人数比例下降一半。

“一心三环”学风建设模式 “3个3”学业提升方案

(五)就业服务聚焦“量质齐升”目标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力争实现“两个转变”,多措并举,主动作为,落实“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完善就业布局,引导毕业生服务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学院已与福建海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用人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学院学生就业率不断提升,位于学校前列。学院连续2年获评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就业教育优秀集体。

学院领导带队访企拓岗

(六)国际合作搭建“视野拓展”平台

学院坚持开放发展,重视交流合作,现已开展美国休斯顿大学联合培养项目、英国卡迪夫大学“2+2”双学位项目及“4+1”硕士培养项目、英国普利茅斯大学“2+2”“3+1”双学位项目、美国曼达尔学院校际交换项目、法国诺曼底高等商学院校际交换项目等各种长短期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0余项,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拥有丰富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着力培育“强国先锋”

学院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聚焦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特色化,重融合,创新型”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材“特色化”

学院课程、教材改革在确保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准确、完整、科学的基础上,坚持围绕“更加符合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的目标,从交通运输全流程运作角度确立多元立体的特色课程教材体系和教育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创新类课程、新兴理论课程、交通专业类和数学类课程,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航运管理》等3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港口经济与管理》《港口工程与规划》《航运衍生品于风险管理》等21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生产运作管理》《智能物流》《运输代理理论与实务》等教材分别入选教育部、辽宁省规划教材,获评国家规划教材一等奖1部、全国工程硕士委员会推荐教材1部、省级优秀教材2部。2023年,物流工程专业12名教师联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1名专家及厦门港集团1名专家共同建设新时代智能低碳港航物流领域系列教材。

优秀教材建设情况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二)产业教育“重融合”

学院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与国内外知名港航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搭建学生了解交通运输领域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平台。在已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法,探索与国内外知名的海事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途径,推进成果的国际化共享。其中,交通运输专业“国际多式联运示范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建的“交通运输港口运营实践教育基地”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硬件保证。

学院学生前往各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实践学习

(三)科研育人“创新型”

学院全力推动学科资源、科研资源与本科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整合1个国家一流学科、3个辽宁省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2个科研团队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研究机会,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研究中心及平台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科研育人厚植了土壤。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科研平台的强力孵化下,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批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奖项910余人次,代表交通运输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并斩获佳绩。

学生创新创业取得成就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