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使我国古代航海名扬世界。然而,自北洋水师败北后的半个世纪,水运操于外人之手,为挽回颓势,有仁人志士于1909年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之后,1920年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和1927年哈尔滨的东北商船学校相继诞生。三校历经军阀混乱、日军入侵、辗转迁移、久历艰辛、惨淡办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2月,葫芦岛商船专科学校(前身为东北商船学校)更名为辽海商船专科学校,于1950年初落脚大连,1951年4月改名为东北航海学院。当时设有航海、轮机、航管三个系,师资严重缺乏;设备简陋;图书资料不足4000册,没有图书馆,更无自编教材。蒋介石逃离大陆时,商船或被掠走,或被凿沉,广州港竟成空港。仅存的商船多是蒸汽机船,学校还在上老掉牙的蒸汽机课,航海系只有教师15人,轮机系加上和我同时分配来的3名新助教才15名教师。主讲的教师多是从商船上调来的船长和轮机长。
为了发展我国的海运事业,1953年交通部、教育部将三校合并于大连,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在凌水桥建校。选送了多名年轻教师去苏联学习。此外也有一些送哈工大、北大、交大等名校,或进修,或读研究生。我被送到清华大学跟苏联专家攻读物理学,1955年回校参加建校,建成了当时交通部属高校最好的物理教学实验室。到60年代,留苏得副博士学位的教师陆续回校。1962年~1965年,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获得较快的发展。1965年建成电航楼,还成立了由数、理、力学等专业组成的第六系,学校一片兴旺,进入了发展建设的好时期。从50年代初,我就积极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志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全部精力,直至今日。
可是,1966年起出现的十年浩劫使学校遭受到空前的破坏,物理实验室遭到了破坏,一些教师被扣上种种罪名被迫去农村劳动“改造”,我也被曲解为精神病,非法拘留,斗打逼供,几乎丧命。
1976年10月6日打倒了“四人帮”,邓小平复出。1978年我被落实政策回校执教,学校开始恢复招生。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我校设立“亚太地区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在我校设立世界海事大学大连分校,1994年更名大连海事大学,1997年通过国家“211”工程正式立项。到今天,学校已有12个学院、2个系、9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还有一批既能搞科研又能培养人的研究所;建成了以航海类重点学科专业为主干,以海上交通运输类学科为主体,包括工程、管理、数理、经济和法律等学科在内的海事大学。
50多年来,航海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毋庸讳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与科技还有较大差距。由于我校底子是职业性的商船专科,重实用,不重创新,一代传一代,形成的习惯成自然,60年代创建的电子工程系,也有设计与管用之争。海院建校初派出的教师不是留学苏联就是攻读于国内著名的大学,虽然也带回了名校的科研风气,但学校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这就存在差距。有不同观点,很自然。70年代后期,由于国家“科教兴国”和“交通部科教兴交”方针的指导,为达到国家要求的学位和学历的标准,我校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电子导航与通信、轮机自动控制、航海技术、运输管理等专业扩招研究生。1983年经过学校研究批准,不仅数学,物理教研室也要突破基础课只管教学的习惯,在船舶导航目录下,创建信息处理实验室,招收了光信息处理及应用方向的研究生,并接受金属材料工艺研究所的邀请合作培养。同时,送一位副教授去日本京都大学进行电离层研究,回校招研究生。2001年,招聘了一位研究发光材料的教授,并开始招收研究生。
1978年确定物理研究的方向有二,即光信息及其应用和电离层电波传播。要适应与专业接口并非容易、搞微波雷达导航,有重复之嫌;搞激光雷达,国家已向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投资,开始选大题目,不易出成果。为抓住时机,从当时光信息存在的假彩色前沿问题入手,跟踪国外著名白光信息处理奠基人杨振寰的工作,选做医学X光线片的彩色化实验,用傅利叶光学进行分析,创建了非线性位相调制密度假彩色编码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发表的文章“医学应用非线性位相调制密度彩色编码技术的颜色分析”,被选为中国光学学会与苏联科学院合作发起的国际会议的邀请论文,又被国际光学工程协会论文集1443卷录用,而继续发表的“全息扫描的医学图像的传输技术”又为国际光学工程协会论文集1896卷录用,“固体中原子离子扩散”又为EI和ISTP收录,为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此基础才选激光导航作为与海事结合的大系统课题。1994年提出“跟踪天线的多环检测”又在SPIE的国际光学工程协会会议上发表,并为国际光学工程协会论文集2321卷收录。
由于我校航海教育的传统影响,不了解理工科的研究特点及其区别,工程设计的目标是实用。科学原理已清楚,试验成熟,无技术困难。至于工程研究,科学基础原理一般也清楚,但工程原理或技术原理不清(如AIS结合海事种类用何种原理的信息为适当需要研究);或者是工程原理清楚,但算法却无法为设计提供数据,需研究解决。对应用物理的研究是将新的科学原理应用于某个领域。它与工程研究不同,首先是应用原理的研究,配以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论证成立就是应用理论的创新成果,应当争先发表。科学应用的发展,往往根源于此。如果又得到实验对理论的证实或修正(应用研究由于因素较多,与科学原理相比,需修正引起许多近似的方法)就成为应用科学发展的里程碑(由此可得发明专利或发明奖而并不需要等到工程的实施)。不认识此关键,就会在竞争中处于落后状态。工程原理与应用物理的研究不仅目标不同,后者的实践环节偏于实验,前者偏于技术性试验,但有时又难以区分。工程研究与应用物理研究的成果都以发表论文为主,这是科技竞争能否领先的关键,也正是我奋力拼搏之处。由此才能争夺国际领先。应用物理成熟,工程研究应接过去为工程设计做准备。小而简单的问题,可以缩短阶段;大系统复杂,需多学科合作,分工分阶段不可免。
邓小平理论指出,经济建设,教育和科技是关键。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科学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关键在振兴科技。高校是人才、科技集中之处,我们不千方百计地把科技搞上去,谁来搞?最大的教训是内耗,尤其是高科技,更忌干扰,何况我们底子薄,许多先进的科技都得消耗大量的时间学。管理多学科,组织合作,心齐,力量集中,可以省许多力。即使如此,要达到国际高度,达到“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还需费大力气!
刘定宇:1946年考入武汉大学;195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分配来校工作;
(转载自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校友回忆录》(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