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大连海事大学与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东海航运保险学院签约仪式在宁波举行。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刘长春,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东海航运保险董事长王和等相关领导和嘉宾出席仪式。

王和在仪式上致辞。他表示,东海航运保险学院的建立是双方战略合作的第一步,也是东海保险打造国际一流航运保险标杆企业的重要一步。希望能够通过各方的努力,充分发挥东海航运保险学院平台优势,汇聚、整合各方资源,致力于成为我国航运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航运保险科技创新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王和指出,东海航运保险学院是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承载着航运保险创新发展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等国家战略的美好未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海航运保险学院一定能茁壮成长,为我国航运保险、航运金融的创新发展撑起一片新天地,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迈向新时代保驾护航。

孙玉清在讲话中表示,双方成立联合学院,致力于打造航运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既懂航运又懂保险的复合型人才,对航运保险业发展意义重大。双方还将以航运保险创新实验室、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开展航运保险、“一带一路”、航运中心建设等领域的研究,打造校企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
孙玉清强调,大连海事大学东海航运保险学院的成立是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波市政府、大连海事大学和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共同发展航运保险、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海航运保险学院一定能发挥最大功效,为我国航运保险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做出贡献,为宁波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与航运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刘长春在讲话中指出,设立东海航运保险学院,为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走专业化路线建设提供了新的样本,对宁波市加快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以东航航运保险学院为平台,集聚国内外航运金融智力资源,培养一流的航运金融人才,通过建设航运保险创新实验室、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推动航运金融领域产学研融合发展,努力将东航航运保险学院建设成为我国航运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航运保险科技创新基地、校企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积极为宁波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提供“宁波模式”、“宁波解法”,努力为全国保险业改革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刘长春表示,宁波市委、市政府将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东海航运保险,支持大连海事大学东海航运保险学院的建设,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航运金融产业。
仪式上,我校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曾庆成教授、东海航运保险党委副书记、副总裁罗培根代表两家单位签署合作意向书。

出席并见证签字仪式的还有东海航运保险副董事长闻建耀,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小平、宁波市保监局局长赵巍、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赤弟、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副主任胡金立、宁波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勉、宁波市港航局局长葛更坚、宁波市航交所总经理董善华、大连海事大学教务处处长吴桂涛、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匡海波、宁波开投集团代表余斌、宁波舟山港代表何新龙等。
据悉,东海航运保险学院未来的主要功能定位在:一是打造航运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包括金融工程(航运金融)的本科人才培养和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以及航运保险高级经理人员短期培训;二是打造航运保险科技创新基地,以航运保险创新实验室、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方式开展航运保险产品设计、保险政策、“一带一路”与航运保险、航运中心建设等领域的研究;三是打造校企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着重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在校企文化融合、科研成果转化、责权利对等机制、人才合作培养等方面开拓创新。
新闻背景
航运保险作为航运金融的重要支撑,是金融业服务航运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受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国际航运保险保费规模持续走低,行业创新发展需求迫切。在世界航运中心不断东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给我国航运保险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目前国内共有69家保险公司从事航运保险业务,7家再保险公司从事再保险业务,200多家保险中介机构从事航运保险相关服务。我国航运保险事业的发展亟需在产品服务创新、行业法规完善等领域取得突破,亟需大批既懂航运又懂保险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把握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业性航运保险公司,总部设在浙江宁波,以“新金融、新企业、新文化”为发展理念,坚持专业化、国际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金融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