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船舶电气工程学院郝立颖教授团队在水下视觉感知增强领域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FENet: Cost-effective underwater image enhancement network via cascaded feature extraction”为题发表于《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AAI)。EAAI为人工智能领域权威期刊,最新影响因子7.5,现属于中科院1区Top期刊。受水体对光照吸收与散射效应的物理约束,当前水下视觉感知技术仍面临严峻挑战,具体表现为水下光视觉图像普遍存在对比度低、...
5月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利益攸关方论坛(Multi-stakeholder Forum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TI)期间,由我校航海学院气象教研室简俊教授参与发起的 "推动自然和人为环境可持续性的无缝预测与服务计划"(The Seamless Prediction and Services for Sustainable Natural and Built Environments,简称SEPRESS)正式入选联合国 "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
近日,轮机工程学院大连市船舶绿色动力与高效热管理重点实验室在氢能驱动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多能流调控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lectric-Thermal-Gas Synergistic Dynamics in PEMFC-LIB Hybrid Systems for Hydrogen Ships: A Multi-Scale Evaluation Framework”为题发表于eTransportation(影响因子15.1)。这是我校以唯一通讯单位在该期刊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eTransportation是由交通电动化领域国际著名专家欧阳明高院士创刊建立,...
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飏副教授,联合英国利兹大学Simon Poulton教授、Fred Bowyer、熊怡俊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教授、韩美玲博士,河海大学何天辰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金川、唐玄教授,在《Geology》发表题为“Marine redox and nutrient dynamics linked to the Cambrian radiation of animals”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的磷循环过程及其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潜在联系。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月2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极地探测项目群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论证专家组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研究员杨惠根、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建芳、中国地质图书馆研究员刘三意、武汉大学张小红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处长王一伟、烟台打捞局于文亮副处长、华中科技大学刘敬喜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海洋处邵宇宾,中国船舶工业公司第七〇...
近日,航海学院海事大数据与航运通用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左毅教授团队,与自主航运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章文俊教授、阿拉巴马大学肖杨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李铁山教授合作,在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TMGF-Net: A Spatiotemporal Multi-Graph Fusion Network for Vessel Trajectory Forecasting in Intelligent Maritime Navigation”为题发表于交通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