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做一流老师,成一流事业,共创一流海事大学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在此,共同庆祝第33个教师节。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为学校建设发展无私奉献的老教师、老领导、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新加入海大的教职员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岗位上的所有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海大成长、涌现出了一大批恪尽职守,呕心沥血,默默耕耘,甘为人梯的好老师,今天受表彰的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海大学子的成长成才、学校的发展进步、行业的推动向前无不倾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血和智慧。海大感谢你们!

  老师们,同志们,

  每一次庆祝都是一次弘扬与铭记,每一次表彰都是一次思想的洗涤。这几年,我都借教师节大会的机会,代表学校党委向大家通报情况、交流体会、统一思想、互励共勉。每年我的讲话内容也都征求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精心准备、反复修改。现在好多大校都开始在教师节大会上向老师们做主题报告。所以今天,为老师们送上最真诚的节日祝福的同时,我代表学校党委讲三方面内容。

  一是观清大势,合力应对“三期叠加”。

  2017年是学校发展的特殊年份、特殊关头,概况来说,当前海大处于“三期叠加”。即“双一流”建设带来的转型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极重的任务;全面综合改革带来的阵痛期,衍生出体制机制的转轨、政策的改变和消化;新聘期的调整期,伴随着新机构、新人员较长时期的调整与磨合。这“三期”叠加,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所遇到的困顿和挑战前所未有。如何把握学校的未来和走向,如何观好大势判断好风险,有几个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回答清楚,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最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不要大发展?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的决策部署,是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走向和选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明确提出“单靠985、211的旧船票,上不了双一流的新客船”。“双一流”对于每一所高校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的方式打破“终身制”,通过绩效考核来配置资源,会带来更多的竞争对手,也许还有更强烈的“马太效应”。从学校发展来看,在国际航运中心逐渐东移、涉海战略深入实施的当下,学校服务海运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责任和使命更加明确和凸显。如果不能进入“双一流”行列,那未来获取资源、人才引进、招生就业、影响力和贡献度等等都会出现负面连锁反应,在不进则退、奔腾向前的新一轮高教改革浪潮中,且不说服务国家、行业,完成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就是学校的生存发展都会受到严峻挑战。从师生、校友的期待来看,年初,辽宁省公布的“双一流”建设支持名单中没有海大,省里更多的是支持省属高校的学科建设,我们能感受到大家甚至好多校友对学校发展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每个海大人都有着“希望学校越来越好”的真挚情感。所以,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不去为海大作出更好的选择,没有责任不去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奋力争取。

  第二,我们要发展什么?正是基于上面说的巨大压力,我们化危为机,在学校的全力以赴协调推动下,今年5月1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大连海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实施意见》。此《意见》的意义可概括为“三个第一”:第一个国家部委支持“双一流”建设的文件,第一个交通运输部要求全系统推进支持海大的文件,第一个部指导海大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意见》明确了到2050年“三步走”的战略性目标,尽管目标远大、要求很高、任务很重,但为了争进“双一流”的大门,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当然海洋时代春天已经来临,我们了解到国家重大项目的投入已经更多地从陆上转向海上,学校也已经布局抢占先机和阵地。最近我们以大平台和大团队为载体,连续获批了3个重大涉海科研项目,总经费近2.2亿,这才是有效的科研组织模式,才是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之道,才是我们大有可为的优势领域。

  因此,发展什么概括起来就是国家急需、行业急需、海事急需,我们学科方向的整合凝练,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都要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在近期召开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做了关于“蓝色经济”的主旨发言,未来招商局集团将在港口领域、航运领域、装备制造领域、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大投入、拓展智能领域,全方位参与蓝色经济。企业的嗅觉和触角往往更加灵敏,海大必须努力伴随、支撑乃至导引港航企业发展,才有生命力与价值。

  第三,我们要怎么发展?当今高校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发展机遇、发展资源和发展占位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就像森林里的树木,先长的大树会更多地争夺阳光雨露,愈加枝繁叶茂。我们必须有紧迫感,“双一流”建设目标近在眼前,“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迫在眉睫,我们没有时间犹豫、彷徨。逆水行舟、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必须以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逆流而上、激流勇进。我们必须铆足劲头,学校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大家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来自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现在已不再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单一动力时代,而是整体给力的“动车组”分布式协同式动力时代。既然决定了要大发展,我们就不能“等、靠、要”,而是都要成为积极向上的行动派。我们必须比拼加速度。我们知道有学校发展慢了的质疑声,我们在努力,别人也在努力,我们在大发展,竞争对手也在迅猛发展,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加速度,发展的结果很可能仍是“等距离落后”,最可怕的是基础比我们好、资源比我们多、区位比我们优、能力比我们强的同行们,居然比我们更努力、更拼命。那加速度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良药苦口,中国采用的是全面深化改革这剂良方”,我们必须从转变模式上着眼,从调整体制机制上着手,加速成长为参天大树。大家也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每个人都要加压、每个人、每个组织都要有更高更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样才能激发出更大的加速度,学校才能够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战略性赶超。

  二、顺势而为,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老师们、同志们,为了更好地解决好学校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校师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了获得更大的加速度,早日把学校推上科学、持续发展的轨道,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两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就是发展模式要从专业建设突出向学科专业并重转变。

  长期以来,学校的管理理念及发展模式还局限于突出专业建设的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巨大挑战,高端航运服务、岸基支持等智慧海洋需求将会给学校乃至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同时“双一流”建设的滚动淘汰机制,迫使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评估体系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实现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中所明确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及时转型升级,积极向学科专业并重发展的模式转变。

  一是关于学科。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是我们的强校之路,必须要高度重视,抓出实效。目前我们聚焦海洋运输工程学科领域,突出六个学科方向,努力服务于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的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努力按照一流学科的基础和条件去建设。我们必须举全校之力实现建设目标,结合综合改革,在学科的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激励及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地促进这一转变,实现学科建设的全面跃升。

  二是关于专业建设。本科教育是学校的基石,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必须要坚守本根,抓好质量。我们要牢牢扭住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努力成为培养一流人才的一流高校。应该说,我们的本科教学积淀深厚,教育部本科评价专家组也予以充分肯定。但我们也必须结合时代和行业发展需求,改进薄弱环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国家和行业发展的全面对接。比如接下来的课程体系改革、大类招生改革、三学期制实施都需要大家共同配合探索,我们一定要守住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和特色的质量管理,这是我们最大的家底,要长远坚持绝不动摇。

  强调学科专业并重就是要注重轻重缓急、统筹兼顾,长板不能丢,短板必须补。让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开启海大发展的2.0版。

  第二个转变,就是管理模式要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绩效化转变。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脉络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没有一流的组织管理,决不可能建成一流的大学。学校发展步伐越快,管理越显得重要,新加坡、香港及国内的一些大学都是在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上做了有效的改革探索,短期内实现了办学实力的快速提升。因此,努力提高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必须重点抓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和目标管理。

  一是以校院两级管理促进精细化。学校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两级管理的一系列配套制度,近期将陆续下发。通过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使校院的权责更清楚明确,使管理更规范精细,同时赋予二级学院在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考核与分配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比如,新聘期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改变了以往做法,在设岗时不再做分工的界定,由学院商定报学校备案即可;比如,由学校制定二、三级教授评定标准,根据学科和特色确定名额,学院在不低于学校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评聘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学院党政负责人更有效调动班子成员和本单位教师的积极性,当然学院也要依法治院,充分发挥学院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等重要议事决策机制的作用,逐步实现从“校办院”到“院办校”转变,从传统的“火车模式”到“动车组模式”转变。

  二是以目标管理促进绩效化。新聘期,院长、书记每人手头都有一份聘期目标任务书,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目标,来源是“十三五”规划及子规划、部《实施意见》等。学院领导都是带着目标任务上岗,也普遍觉得目标很高、压力巨大。前面我讲过,我们的目标任务是按照能够进入“双一流”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门槛提的,是按照大家都能铆足劲做好教学、科研工作,领导们都能铆足劲引育人才、盘活资源的情况下提的,这些目标确实需要跳一跳才可能够得着,没有别的选择,也必须要大家共同来分担,和学院、与学校形成紧密的共同体。有目标就要有考核,以绩效为杠杆是国家对高校投入、资源配置的趋势和做法,学校也必须建立相对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更加合理整合配置资源,以保证老师与学院发展同心同向,保证学院发展与学校总体规划同向同行。

  老师们,同志们。

  一代海大人有一代海大人的使命,一代海大人有一代海大人的担当。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两个转变”是学校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内生需要,更是学校发展迈上新平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唯一途径和必然选择。在发展方略上,仍需深入推进“4+1”。全面推进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实施“十三五”规划及八个子规划,这是学校第一次全面系统做实规划,以实现“三步走”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仍需下大力气推进综合改革方案和举措的落实,争取更大的改革红利,构建有利于学院、老师们发展成长的政策高地。全面依法治校在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还需扎实推进,以章程为总纲形成科学有效的法治轨道。全面从严治党要进一步深化,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准备工作,认真筹备开好第五次党代会和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推进巡察工作,将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工作始终。以督查督办为有效抓手,确保按时保质、精准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党委保落实的责任。

  老师们、同志们,现在我们可以很欣慰地说,学校发展思路已明、方略已定,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改革框架已基本确立,这不仅是学校集体研究决定的,有的更是得到部党组的审定,我们就要坚决地、尽快地去落实。当然一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落实过程中,证明是对的就坚决落实到位,发现需要改进的就及时完善,尤其是一些改革政策,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向前看、往前走,在推进过程中结合实际效果去调整,但绝不能犹豫,更不能动摇。全校上下要把“2+4+1”的发展思路和方略统一在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中,形成海大人齐心合力、务实求进的良好局面。

  三、争做好老师,奋力成就一流事业

  老师们,同志们,

  对海大来说,争做一流好老师,就是要不忘初心,坚持把师德品行放在心头、把学生放在心里、把学校与行业发展放在心上,这是海大的优良传统,是大家从业的初心,也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希望大家都能在海大成就自己、贡献学校,把立德树人、学术研究的成果展示在中国大地上。

  海大的好老师,要始终把师德品行放在心头。去年12月,有幸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他强调教师要努力做到“四个统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砥砺师德品行是对海大学子的最大负责,也是成为一流好老师的关键。就像当前新聘期过渡期,我们还担心有些工作会受影响,但大家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坚守岗位职责,使各项工作都基本上有条不紊、不断不乱。老师们在学院调整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把学生和教学工作放在了第一位,表现出了高度负责和敬业的态度,这样的品行值得点赞和肯定。希望大家按照部党组贺信中所倡导的,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年,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海大的好老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没有学生,何来大学,成为对学生最好的大学更是海大老师的共识和行动。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中,我们的老师待生如子、全心全意。许多老师会在节假日的时候,在自己家里招待学生们,给不能回家的学生以温暖和关怀;许多老师常常慷慨解囊资助学生,给家庭相对贫困的学生以帮助和力量;更多的老师成为了学生的良师挚友,学生毕业多年仍会念念不忘。相信大家在节日里已经收到许多学生的感谢和祝福,我们在校外和校友相见时,常常听到他们对自己敬爱的老师发自肺腑的感激,令人欣慰和感动。

  海大的好老师,要始终把学校与行业发展放在心上。成就一流事业,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要对当今的信息化手段、全新的教学模式、科研合作形式、学科发展走向及新的增长点及时把握;对哪些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哪些要集中力量“重点为”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崇尚合作、协同、共享的时代,我们要以更大的格局和胸怀去寻找共赢之路,十指成拳、释放“洪荒之力”,与学校同向同行、与行业同频共振,共同开辟出适合我们的一流之路。

  老师们,同志们,

  你们是海大的现在和未来,海大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担当。同时,海大更是一个能够让大家各美其美的大家庭。学校党委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更加注重人才为先、人才为重、人才为本,关心好、服务好各类人才,为大家提供符合自己特点的上升通道,实现“人人面前有目标,人人脚下有台阶”。杨传堂书记7月份来校作报告时也说了,部党组在动议建立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带头联系服务专家,特别是海大的老师和专家。学校党委常委联系服务专家的制度也会尽快出台。我知道大家希望有一方安静的书桌,希望有连续而稳定的支持政策,希望有实现知识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平台,我们党委也是一直把师生福祉看得最重,抓得最牢。暑假期间已经把今年的公积金增加预算,按政策规定发放到位,明年也会尽最大努力调增,让教师在海大生活、工作、学习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

  同时,还有个好消息通报一下,学校获批成为科技部等7部委“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试点高校,是辽宁省唯一高校。目前学校正在抓紧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就是要以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量探索模式给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确实想借此机会,探索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

  老师们,同志们,

  在9月4日新生开学典礼上,也是在这里,看到视频中父母眼含热泪对孩子的寄语,充盈着对学校的信任和期待。看着近7000名新生们写满梦想的面孔,想想他们身后牵动着父辈几代人的希望和幸福,倍感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真的很重。我们教师的这个职业如此神圣,也许我们肩上扛的是国家航运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明天,手里托起的则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今年我们大会的主题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相信接下来的视频里和受表彰的老师们都会为我们诠释好老师的形象和风采,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标杆,向好的标准看齐,希望大家去追寻心中最初从业时那份最朴素的想法,当一名好老师,教出好学生,干出好事业,过上好生活。

  老师们、同志们,让我们坚守着做一名“四有”好老师的情怀,承载着个人和学校事业的梦想,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重任,拼搏在一起、奋斗在一起,成为紧密的学术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海大这艘航船勇往直前、破浪前进,我们坚信,海大光明的彼岸一定能够到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来源:未知  编辑:吴江涛

审核: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 1号综合楼 1004

邮编:116026

邮箱:news@dl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