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做好迎评及自建工作,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专题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教学单位巡礼工作,持续分享各教学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航行天下 经世济国 育一流人才
学院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是我国航运业经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航运管理系。2017年,学校整合经济管理类相关学科专业,成立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服务于航运、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海洋开发与管理、邮轮旅游、港口经济、国际贸易与投资、航运金融、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行业发展,成为支撑和引领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学院拥有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供应链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程管理、国际商务2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MEM)2个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图1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沿革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夯实本科专业建设体系
学院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两个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图2 2020年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图3 2021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5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25人,其中,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1人,交通运输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与千层次人选4人,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3人,大连市领军人才2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大连市科技人才项目青年科技之星5人。学院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3个,“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个。学院教师多次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大连市“三育人”标兵等各类荣誉称号。
突出航管特色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党建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凝心聚力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风建设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各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工作,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等专题研讨,凝聚教学组织力量。近年来,学院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师生党员累计获得省部级党建荣誉8人次,校级个人及集体党建荣誉20余次。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党支部入选学校第二批党建“双创”培育项目之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建设单位,学院党委及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党支部荣获“一融双高”优秀建设案例二等奖等。此外,学院以《流动的思政课堂——“迹录中国”校地协同育人项目》为题成功入选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案例建设名单,学院思政工作获评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优秀单位。

图4 迹录中国实践项目

图5 “向关向应同志学习”党员教育实践活动
(二)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课程教材建设
学院积极推动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促进教与学、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推进教学内容及考试评价方法改革;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近三年,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11门专业课程获得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立项、15门课程分获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二、三等奖,多人获得辽宁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二等奖,多个教学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面向数字航运的经管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教材《智慧港口运作优化方法》将教学团队在港口物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于教学之中,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出版。

图6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港口物流”

图7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船SHIP”
(三)搭建教研平台,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近年来,学院相继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高校新型智库、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等,建有综合立体交通智能技术实验平台、智慧港口与自动化码头实验平台,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自动化码头管理等多个教学实验室。学院与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的案例《校企合作的深圳“盐田模式”实践教育基地》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盐田模式”校外实践基地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各系与专业围绕一流专业与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要求,定期举行教研活动,集体研讨师德师风、学科与专业、课程与教材、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等本科教学的相关问题,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图8 盐田国际暑期实习项目

图9 港口作业调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多元协同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秉承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理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竞赛、企业实践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探索“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的实践育人模式,通过学生、教师、实验实践基地的多元协同,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在创新创业竞赛中斩获颇丰,获得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5项。在其他各种国内外大赛中,共荣获61项国家级奖项、80项省级奖项,所涉及项目涵盖经济发展、数字助农、生态治理、人工智能、高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极具创新性与实用性。学生读研升学率不断提升,多名学生被录取到如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以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世界top100大学。

图10 学院本科生参加全国精英赛会展城市营销竞赛

图11 学院师生团队荣获第十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