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

励志青春 携手同行 | 助学 筑梦 铸人,让梦想造就芳华

作者: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宣传部 | 摄影: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宣传部 | 发布时间:2019-11-28

分享:

“跨领域、跨专业保送清华,先后获得清华北大等6所国内顶尖院校的保研offer”,这样优异成绩的创造者,正是来自轮机工程学院2016级轮机工程(陆上方向)专业的李保。不少低年级的海大同学在了解李保的故事后,纷纷表示“这才是应该追的海大明星!”

“其实在我看来,我的成长之路就是利用学校资助育人的机制,把自己发展的更好,然后再回馈给身边的同学,帮助他们走得更好。进实验室的机会、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机会……这些都是。”谈到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李保这样和我们分享。

“我们不忘记前进,更铭记感恩。耐劳苦、勤学业、爱国家,这是海大教会我的品质。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做支撑,我才取得今天的成绩。”无独有偶,同样被评为今年的十佳大学生、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张雪毅的故事同样值得学习。

在校期间,他潜心科创,铸造无悔青春:他利用课余时间在电航学社实验室进与同伴合作开发自动检测并捕捞的水下抓捕机器人,先后14次代表我校出战,其中有5次打破我校最高获奖纪录;积极参与志愿,传递爱心力量:先后两次获得辽宁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刚毅勇扛鼎,傲雪伴歌行,这是同学们对他的评价。

多年来,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独具特色的全方位资助育人体系,像李保、张雪毅这样受益的海大学子还有很多。厚积薄发,激流更当勇进!海大学子们用实际行动,勾勒出属于自己的励志成长成才的风景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大连海事大学将独特的半军事管理融入到资助育人工作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聚焦航运特色,不断创新完善资助育人载体和平台,构建了物质“扶困”、能力“扶智”、精神“扶志”和立德“树人”的 “三扶一树”发展型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以“四个工程”为路径,为学生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助力学生扬帆远航。


“启航工程”做好物质“扶困”工作

“启航工程”激励学生如船锚一样信念坚定、目标坚定、意志坚定,助力学生安心学业,学有所成。学校航海类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鉴于专业的特殊性,学校着力打造惠及航海类专业全体学生的“三个全覆盖”:一是低额学费全覆盖,航海类专业学生每年学费2500元/人,为其他专业学生学费的一半;二是制服配发全覆盖,学校为全体航海类学生免费配发服装被品等生活用品,制作专属姓名牌,每生总价值2000余元;三是生活补助全覆盖,学校为航海类专业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金,每年资助金额达280余万元。注重提高服务全程的三个“精准度”:一是奖助学金精准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二是资助项目精准落实,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是资学助困精准帮扶,建立完善、科学、稳定的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实际,做到精准扶困。积极构筑全方位的发展型资助体系:不断构建以“奖、贷、勤、助、补、减”为主体、博联助学基金和校友爱心基金为补充、医疗保险为保障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博联助学基金”最高申请金额达1.5万元,“校友爱心基金”资助金额为1千元到1万元不等;每年设立1000余个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和2000余个临时岗位,满足本科生一、二年级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部分高年级学生需求;每年投入70万元困难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返乡返校、御寒保暖、突发急病等方面提供经济保障,践行学校党委 “不让任何一个海大学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


“助航工程”做好能力“扶智”工作

“助航工程”激励学生像船钟一样严谨求真、严谨求实、严谨求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学校首创智商培养、情商培养、体商培养、技商培养为一体的“四商”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6年学校在全国率先设立“情商奖学金”,每年投入100万元,从科技活动、社会实践、自立自强等七个方面对情商素质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同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大学生专业技能等级大赛”制度,结合各专业特点设计了48项专业技能项目,每年投入活动经费50万元支持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实践。学校每年投入600余万元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及各类实践,校友创新创业基金累计5000万元,可用于创新创业活动。近年来,在全国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类赛事中,我校学生荣获多项国家级、国际级奖项。在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海大健儿凭借扎实的综合素质和突出表现,多次荣获团体一等奖


“领航工程”做好精神“扶志”工作

“领航工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像船桨一样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培养受资助学生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一是注重励志典型的选树和培养,激励航海类学子成长成才。广泛开展先进人物、榜样力量引领活动,通过十佳大学生、五四青春人物评选以及励志讲堂、十佳讲座、等分享活动,塑造好榜样,传播正能量。二是以半军事管理为载体铸形、铸德、铸魂,强化培养了航海类专业学生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的意志品质。学校研究制定了《大连海事大学半军事管理实施办法》,以新生集中军训、春运会校阅式方队训练、航海类新生接续训练、暑期军政骨干培训班、升国旗仪式及国家、地方重大任务军事训练活动为载体,形成了多元化、长效化、机制化贯穿全年的军事训练培养体系。三是不断加强保障优质资源配置,激励学生专业荣誉感。学校不断加强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半军事管理经费投入由2000年的60万元增长为2019年的430万元,提高了7倍。设立军事理论教学专用教室、室内靶场和兵器模型室;拥有37高炮、水雷、鱼雷、深水炸弹、各种舰艇模型等装备和各类图书、教学片、画册上百种。此外,学校两艘国际先进的专用远洋实习船“育鲲”轮、“育鹏”轮为全体航海类学生免费提供长达1-3个月的远洋实习训练。


“导航工程”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导航工程”鼓励学生如舵轮一样把稳航向,开拓进取,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资助航海类学子报效祖国是学校传承110年的优良传统,学校首任校长唐文治曾言:“国家一旦有事,诸生即是海军,用以抵御外侵”。学校十分注重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通过开展“生涯梦想起航”特色活动,着力打造寻梦-追梦-筑梦等生涯体验平台,“唤醒”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蓝色海洋基因;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开展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增强行业自信,树立投身交通强国和航运强国建设的理想信念;实现航运企业就业信息“私人定制”和“个性化推送”,做到航海类专业学生与航运企业精准对接。育人成果显著,在亚丁湾护航任务中,国家共派出26名商船船长协助海军完成护航任务,其中13名船长为我校毕业生,累计完成了535批护航任务,为5000余艘中外船舶提供护航,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维护区域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引领海事教育发展,推动交通科技与文化进步是大连海事大学的重要任务,未来学校将继续以“造就业界精英、社会栋梁,服务海运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为使命,建设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构建更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宣传部  编辑:王红莲

审核: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 1号综合楼 1004

邮编:116026

邮箱:news@dl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