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大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2025年年会在市人大常委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徐少达主持。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朱彤,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高中义,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梁新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综合处处长王川一,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大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作贤教授,法学院副院长、大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教授,法学院教授、大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国栋,法学院副教授、大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秘书长郑琳出席本次会议。


朱彤对2025年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研究课题预安排作说明。2025年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将主要围绕以下五个课题展开研究:一是《大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的制度设计的可行性、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方向及重点开展研究论证;二是围绕新质生产力立法开展前瞻性研究;三是围绕制定《大连市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开展研究论证;四是围绕《大连市人大常委会2022-2026年立法规划》中期评估开展调研论证、并参与中期评估具体工作;五是围绕烟台-大连区域协同立法的可行性和选题领域展开研究。
朱作贤代表大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对大连市人大对我校的关心、关爱、支持、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他首先介绍了海大法学学科在2024年取得的成绩。其次,他表示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大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全面服务大连市地方立法工作,致力于实现地方立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研究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助推法治大连建设。最后,他表示海大将深化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合作,为大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李国强总结汇报了地方立法研究中心2024年工作情况,提出2025年度工作设想。李国强教授热烈祝贺研究中心一年来取得的成就,同时强调地方立法研究面对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加强地方立法研究建议。他表示,面对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完善立法体系,既要筑牢生态保护的法治屏障,也要构建区域协同的规则桥梁。
在座谈交流环节,陈国栋表示,通过去年的调研历程,他认为做涉及法律的研究必须重视与实务部门同志与从业者交流,必须重视一线调研。实地调研能直观发现问题,避免对策纸上谈兵,还能了解到理论推演与实践的差异,所以在课题适合且有条件时,必须开展调研。他从地方立法理论实践融通机制与青年干部、在校师生的交流与培养机制有效的结合和与地方立法联系点结合两方面分析了如何加强调研,并给出了具体的对策。
郑琳表示,回顾过去三年,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在市人大常委会与大连海事大学的领导下,在课题研究、立法实务、人才交流等方面硕果累累。在既有的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下一步可以考虑丰富合作形式,为培养实践型法治人才提供条件。一是立法实务专家进课堂,二是培养立法学方向的法律硕士,三是加强与其他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的交流合作。
会议最后,徐少达进行全面总结。会议强调,中心成立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和大连海事大学研究中心历经“初创探索、积累经验,运行定型、建章立制,质效提升、创新发展”三个阶段,今后,中心要把准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学术取向,做到质量为先、成果为要、人才为本,在服务国家战略、凸显地方特色、强化前瞻引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立法实务的水平,高标准完成2025年立法研究任务,为推动新时代我市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连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