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

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邀请多位外国专家分享写作与检索经验

作者:郭贝贝 | 摄影:法学院 | 发布时间:2025-04-03

分享:

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搭建跨文化学术交流桥梁,3月,法学院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根据在不同法域进行文献检索的需求,以及AI对学术检索与写作的影响,邀请了多位外国专家传授、分享写作与检索经验。

3月5日上午,课程邀请了法学院兴海副教授崔正焕博士(韩国籍)与同学们分享文献检索与写作的经验。崔正焕结合他本人在韩英中三国接受法学教育、从事法学研究工作的经历,介绍了检索和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以海商法问题为例,结合我校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详细说明了如何寻找和使用学术资源。

3月12日下午,英国斯旺西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Andrew Iwobi博士,受邀为学生们讲授“How to Locate and Read Statutes/Delegated Legislation”。讲座中,Andrew Iwobi介绍了英国的立法和司法体系,并以“Year and a Day” Rule和“Sunday Trading”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找到与学术写作相关的英国立法以及如何读懂立法条文(标题、结构、日期、授权等等)。

3月24日上午,课程负责人吴淞豫博士邀请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张修齐博士(加拿大籍)为“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带来题为“Leveraging AI for Legal Research and Writing”的专题讲座。作为法律与科技结合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张修齐在如何善用人工智能为学术研究降本增效方面给出了实用的工作流程和科学的参考标准。

张修齐以“AI工具的学术价值分析”为核心,通过跨学科视角系统解析了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类大模型在文献综述生成、多语种写作优化、研究方法创新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在技术演示环节,他现场展示了利用AI工具构建研究框架的过程,并强调“智能技术应作为学术研究的增效器而非替代方案”。针对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强调发现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应用型思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人机协同”的学术创新思维,并具象化地演示了“中国数据资产保护立法研究”的人机协同。

张修齐的讲座聚焦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融合新趋势,采用英文授课为主,辅以中文交替,悉心关注同学技术术语的英文储备,通过已发表文献的分模块分析、模拟训练等形式深化了同学们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上述系列讲座作为法学教育回应数字时代的重要实践,不仅彰显了大连海事大学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对齐时代的布局,更通过国际合作平台搭建起跨文化学术交流的创新桥梁。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范式,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卓越法律人才提供实践样本。

来源:法学院  编辑:

审核: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 1号综合楼 1004

邮编:116026

邮箱:news@dl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