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人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海大人物 >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郭禹:我和我爱的海大

作者:王文伟 | 摄影: | 发布时间:2018-12-11

分享:

40年岁月有声,40年弦歌不断。改革开放的40年,大连海事大学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学校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海大人用双手书写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大连海事大学特别策划庆祝改革开放40年访谈录《见证40年》,记录学校发展变化,学习传承海大精神,致敬我们伟大的时代!现推出第二期,聆听我校原党委书记、教授郭禹讲述我和我爱的海大。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77级和78级学生的老师,您能跟我们谈一谈当时学生的情况吗?

郭禹:应当说我非常幸运,先后给现在称作新三届,也就是77、78、79这三级学生担任主讲航海学的课程。那个时候,多年没有学生,这次恢复高考有这个机会能走上讲台,大家都是感到很幸运。和这些学生接触中发现他们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他们非常渴望学习,对来之不易学习机会非常珍惜。第二,就是他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国家。看到国家文革十年动乱,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百废待兴,人才奇缺,他们感觉自己应当有责任来承担起国家振兴的责任,尤其是海运强国发展,为这个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第三,我觉得就这批人,由于他们上过山下过乡,经过工厂锻炼,有的从部队复员退伍回来,所以他们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就是他们服从祖国分配,踏实在一线,埋头肯干,从而成就了他们,造就了他们。那时候上完课,我会深入宿舍和同学去答疑,和他们经常地聊天接触,所以像这几级的同学,我可以说到现在他们的名字我还记忆犹新,见了面还都能叫上名字。当然这也与我曾经做过指导员有关系,就是对同学你要了解他才能上好课。应当说是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发挥了我们国家航运事业发展的一个中坚骨干作用,从上船做实习生、做驾驶员、做船长然后到管理部门承担领导工作,一切都是摸爬滚打干出来的。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改革开放前后学校有哪些变化?

郭禹:我想用数字来说明这个变化情况。我印象1977年恢复高考,这也就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时,学校那个时候可能也就9个专业方向,航海、轮机、船电,无线电系里有两个专业,然后基础部师资班有三个专业方向,就这么八、九个专业方向,新入学的77和78级他们差半年,所以这个时候学校校内人员合起来估计也就是两千五六百人,这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那么现在我们清楚了,我们现在有21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50个专业方向,硕士点有97个,博士点有32个。那个时候没有学位啊,所以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就是我们学校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学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应当说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尽管我们学校1960年是国家重点大学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应当说我们一些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通过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使广大知识分子焕发了青春,使广大学子有了一次深造学习的机会,学校迎来了春天,学校这些年的发展,确实令我们很鼓舞。尽管我已经退下来十来年了,但是每每听到学校的发展,我们都发自内心的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我们都是在这片沃土成长的、生活的海大人。

记者: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二次党代会的情况

郭禹:1996年的3月28日,学校召开了大连海事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95年我们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觉得我们这次党代会基于这么几个背景:94年2月25日学校经过国家教委审批,我们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这是一个背景,更名为大学了,大家要充分认识这个“大”和这个“学”的概念;第二个背景是学校在争进211,我们如何凝心聚力,调动广大党员和教师的积极性,怎么争进并且进一步建设好;第三个背景,就是如何通过这次党代会,让全校师生明确几个意识,一个就是学校的主体是什么,我们感到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当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为国家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再一个就是应当明确,本科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学科建设是强校之路,师资队伍建设是兴校之源,这个理念必须在全校上下生根。本科的质量如果我们滑了坡,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校牌能否保住,那是砸牌子的事情,而学科建设抓不好你不是个强校,你有几个知名的学科,你这个学校才有多强,而且我们这类学校,由于行业特点,学科建设一直是学校的短板,所以在“211”工程建设中尤其要强调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而学校要想发展,师资队伍是重要关键,要有融大德、大爱和大学问集一身的名师,所以我们提出,要通过内培养,外引进,来提高我们的师资队伍的水平。

既然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要研究如何抓好党的队伍建设,我们勾画要不仅为国家输送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要输送一部分真信共产主义理想的共产党员,所以我们提出要抓好三个教育,一个是启蒙教育,要把入学教育和启蒙教育结合起来,学院要抓好系统教育,要把党的知识普及到学生当中,第三个就是党校和组织部要抓好继续教育,就要把一些预备党员和党员他们如何保新的问题,通过党校,要加强这方面教育。同时我们勾画了一个党建格局,就是一年级要有党员,二年级要有小组,三年级要有支部,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宿舍里面就有党员活动室,我们建的比较早,也就是说大学生心中党旗要高高飘扬。另外根据我们学校特点,爱国主义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海上专业,一条船就是我们一块浮动的国土,我们每天船上日出升旗、日落降旗,这都是常态的工作。此外,学校要求严格履行入党程序,明确学生党员必须是在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学习是不能有不及格的,应当是前三分之一的学生才可以入党。再一个就是抓骨干,骨干就是新生提前半个月入学,先进行思想教育和队列训练,这样就给指导员多了个帮手。另外,每年的暑假,对老生的骨干进行军政训练、强化,就是把半军事管理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有机的结合,把骨干抓起来。另外,在党的建设上,抓了干部队伍的建设,比较早的就实施了干部竞聘上岗和聘任制。通过竞聘上岗,比较好的解决了干部换届、干部调整、干部交流。另外,每个年终都实行严格的干部考核制度,民主测评,这个测评由学生测评,群众测评,主管领导测评等组成,分数低的就要考虑调整。应当说通过我们在干部上的培养,也成长了一批学校中坚力量。

应当说在第一次党代会的基础上,第二次党代会更进一步来调动大家参与“211工程”建设,因为第一次党代会还在争进,1996年的12月11号左右批复我们正式成为“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是首批29个院校之一。第二次党代会有这样几个背景。一是组织程序要求四年一届属正常换届,同时,学校领导班子也有调整变化。二是国务院召开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改革会议,决定我校独立保留仍由交通部管理。三是交通部、辽宁省同意将原隶属中远集团的大连海运学校入我校。四是要进一步动员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深化实施质量体系管理

记者:请您帮我们梳理回顾一下学校的半军事管理历程。

郭禹:我们学校实行半军事管理是由解放军三总部共同行文,1963年,国务院批准学校航海类专业实施半军事管理。那时候,给我们发的服装是海军的战士的服装,吃饭是国家保障。我本人是半军事管理第一批着装受训的学员。经过文革之后,学校在84年,又重新恢复半军事管理。应当说,文革前的学生和后期的学生还是有点不同,文革前的学生那是严格执行执勤任务,像部队似的,你有两个小时值岗。那时候的组织纪律性还是比较严谨的,现在的同学,通过毕业生质量调查,在校的时候应当说,有些人还不是很理解,但是毕业之后,他们深感半军事管理的意义,就等于他在一生中有了一段军旅生活一样,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大不一样。所以应当说半军事管理对学生的成长还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对他们的组织纪律,令行禁止。

记者:请您谈谈对新时代学校师生的寄语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期望。

郭禹:我从内心里说,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我们青年人未来的事业会更加有用武之地,祝愿我们的母校明天更美好!祝愿我们的学子全面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

审核: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 1号综合楼 1004

邮编:116026

邮箱:news@dl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