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人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海大人物 > 正文

【教学名师】深仁厚德 宁静致远

作者:陈赟歆 | 摄影: | 发布时间:2017-09-30

分享:


  从教三十五载,传道授业解惑,树桃李,爱生如子。

  百余场讲座,引领思政教育,育新风,弘扬正气。

  他就是大连海事大学 “教学名师”曲建武教授。


辞官从教 心系学生

  他不爱名利与虚荣,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2013年9月,曲建武如愿辞去省教育厅副厅长的职务,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辅导员,现任我校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并主动承担本科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任务。仅当年,他就在校内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做了80多场报告。他把讲座的收入悉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出资购买一万元图书,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他勤勤恳恳,心系学生。曲建武不仅是一位爱岗敬业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中贴心亲切的辅导员。在大连海事大学工作期间,利用春节和假期,30多个学生家庭留下了他走访的足迹。他想学生所想,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先后资助几十位大学生圆满毕业,为困难的学生家庭解决燃眉之急。

  新生刚入学,曲建武就为他们一一建立电子档案,请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大学梦想和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了尽快了解每一名学生,他开学之后每天请数名学生在食堂吃饭;自己掏钱,给学生们买了8000多元的人生励志书籍……曲建武结合学生实际,精选“历史上的今天”中的事件,加上自己的感悟,每天发到学生们的群中。30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他始终待生如子,全心全意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家庭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创新方式  教书育人

  他著述丰厚,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曲建武30多年来始终奋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他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独立出版专著12部。自任教以来,他潜心于马克思理论研究,完成了300多万字的著述,丰富和推动了我国的思政理论研究。

  曲建武深知,时代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只有学生爱听,老师爱讲,才能让抽象的理论打动人心。根据年轻人的喜好,曲建武充分利用微信、短信、博客等新媒体方式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遇有热点问题,他及时跟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3年多来,他给学生发了200多万字的微信、短信,而学生发给他的也有数十万字,保持了良好的互动。他的文章【别样的节日】、【给辅导员的一封信】等,言语朴实,饱含深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关于课堂教学,曲建武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曾表示:“一流的人文教育需要一流的人文课程。在我们大力加强一流本科建设的呐喊声中一定不能弱化了建设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的人文课程的声音。”

言传身教  心灵导师

  近年来,曲建武教授所获荣誉不胜枚举,“感动交通年度人物”、“全国师德标兵”、“辽宁好人”时代楷模……记录了他扎根教育事业多年的矢志如一。而在他心目中,更值得骄傲的是学生们的肯定和赞扬。 “曲老师总能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传授最经典的人生哲理,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十佳大学生“王蓓蓓想起聆听曲建武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的画面,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对此,人文学院2013届的毕业生何伟同学亦是深有感触,”曲老师的思政教育是以行育人,言传身教,从内心深处引领我们。“何同学感叹道,“用曲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给你们讲的东西不一定是都是对的,但一定是饱含真情的’”。

  从一位省教育厅的领导干部,到一名高校的平凡教师,曲建武的转变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中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在他眼里,政府公职和高校岗位只是服务教育的两条不同道路。殊途同归,不论位置在何方,他依旧始终奋斗在教育事业的一线,以身体力行为社会奉献。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在于其目的,正如曲建武老师在他的个人公众号“仍然在路上”中所写的,“我们的事业不朽,我们的价值可以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做好学生的工作,实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时时刻刻为了学生而牵肠挂肚,或许这就是我们从曲建武身上所见到的,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来源:党委宣传统战部  编辑:杨耐寒

审核: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 1号综合楼 1004

邮编:116026

邮箱:news@dl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