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她不变的追求;21年的教学生涯,是她对学生的坚守;丰硕的科研成就,是她对研究的专注。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便在这个岗位上散发能量、释放光芒。她就是物理系的教学名师--陈季香教授。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儿时当老师的梦想,在心底隐隐闪烁,为此她一直坚持,努力攀登。人生需要打磨,才能变得光彩夺目。她承受着在职读博的种种压力,在教学和读书中往复。在这之间,她也经历了从刚开始授课的兴奋,到后来环境给予的压力和疲惫,再到现在对这个职业的专注和享受的过程。她说:“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待的地方,这个讲台是属于我的。”这是一种踏实感。心态上的转变,也是她人生阅历的一种丰富。
现在的她,教授本科学生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的相关课程,带领研究生进行凝聚态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在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2016年“法拉第电磁感应”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高等教研组三等奖,2014年论文“以最大原子密度定义合金相中的第一近邻团簇”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目前她还承担着2个国家级项目和1个省部级项目。她,尝试着不同的科研环境,而从未改变的,是她对初心的坚守,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一直向前走。
独树一帜 快乐教学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自己懂还不够,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是教书的艺术”。在她的教学中,一直遵从以教为辅、以学为主的原则,强调和学生进行互动,她希望学生向她提出疑问,她认为这是一个相互进步的过程。不仅如此,她也会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一些生活的实例,来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她的课堂上,你总会看到一些实验器材,“只要是能在教室里做的实验,都会给大家演示”。这就是她的教学方式之一:把演示实验带到理论课堂。
当然,她还一直遵循着快乐教学。授课的时候,她注重的是学生学的开不开心,而不是成绩的高低。她笑着对我们说:“我的儿子回家,我第一句话也是问他今天开不开心,因为开心的话,就说明一切都好”。诚然,只有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我们才能真正地去深入理解这个知识。
不懈追求 享受生活
教师不止可以在讲台上闪闪发光,生活中的她也有自己追求。谈到兴趣爱好,她脱口而出的便是旅游。寒暑假和家人一起,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美景中享受生活,这何尝不是种幸福。不过当听到她的另外一个特殊爱好--“学英语”的时候,我们不免有些诧异。“之前因为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然后觉得英语很好听,回来就开始看英文原版书。”果然,学习不分时间和地点。意料之外,她还是一名排球女将。说起排球,她的兴奋溢于言表。“当年读书的时候,正是中国女排三连冠,当时郎平还是主力,喜欢上排球,也是受女排精神的影响。”欣赏就去尝试,热爱就去追求,这就是她对生活的态度。
作为一个老师,她践行着一个原则,用知识搭成石阶,承载着孩子们一步一步踏实地向上攀登,最终助他们梦想成真。正是因为拥有一批像陈老师这样的教师,海大的莘莘学子们才能在“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引领下,向着更高的地方无悔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