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6日,学校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三“航海保障技术研究”和任务四“海运船舶污染测控技术研究”现场验收评估工作会顺利召开。部综合规划司(强国办)办公室副主任刘宝明,部海事局航海保障管理处一级调研员李伟,辽宁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处长陆军,部综合规划司干部黄威,部科技司干部马千驰作为验收工作组参会,会议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会。学校副校长赵友涛出席会议,会议由刘宝明主持。

赵友涛代表学校对验收工作组及评估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成立由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部门、单位、团队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统筹资源投入与过程监管,明确责任,确保试点任务高效推进。他表示,试点任务三攻克智能多源导航融合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海保障装备,解决了我国航海保障领域系列“卡脖子”问题,并在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内河高等级航道以及数万艘船舶等实际场景中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试点任务四首创的船舶废气脱硫等技术在行业内取得领先地位,压载水快速检测等技术填补领域空白、解决了行业重点难题,并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对船舶污染防控行业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表示,学校将认真听取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提升在航海保障技术领域和船舶污染防控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质量,更好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刘宝明代表试点任务指导单位对各位专家以及协同配合单位表示感谢,他阐述了此次现场验收评估会的背景。他强调,交通强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试点任务是推动这一战略落地生根的关键环节,是有效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他认为,学校强化责任意识,组织领导有力,资源保障充分,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注重与各方的协同合作,试点任务建设成效显著,打破技术垄断,行业应用与效益突出,为我国的航海保障领域和海运船舶污染领域的技术攻关与装备研发筑牢根基,两项试点任务符合验收标准。他希望学校加强试点成果推广,将成果应用于交通行业;加强主动宣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积极申报新试点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担当,有所作为;加大对试点的支持力度,给予任务承担团队更多的支持保障,产出更多成果。

与会专家和验收工作组进行了讨论并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并形成验收意见。
学校科技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船舶节能环保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