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艺文荟萃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头条
海大视频
海大图片
官方微博
艺文荟萃

 中国文化自信

作者:王聪杰 来源:航海学院 编辑: 摄影: 添加时间:2016-04-18 14:40 阅读次数:

  

  第一次接触张维为教授的东西是在孔老师课上,张教授的演讲视频《中国人你要自信》。整个视频我都在仔细看,仔细听。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朴实,如此全面地分析中国的现状和对国外的比较。看完视频之后,孔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张教授和他的著作中国三部曲《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回去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在网上买了第二部《中国震撼》。在后来的书香海大的书展中又读了第一部和第二部。我已被张维为教授的观点所深深折服,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张维为教授的三本书有一个中心思想:中国的政治是良政,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将会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张维为教授通过对中国和世界上各种政治制度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比较,把中国归为社会制度下的良政。而不是单纯偏激的提倡民主和多党政治。而且对于良政的定义我觉得很有必要说一下。最直白的说法就是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这方面而言我觉得中国做的很好。我不知道别的地方如何,就本人从小到大的切身感受,还是很赞同张教授的观点的。中国已经基本消除赤贫,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另一方面说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能在霸权横行,制裁遍地的资本主义世界中雄踞一方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一票否决权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还有中国在世界各战乱地区的维和行动和反对霸权主义的行动也显示出这个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实力。总之一句话中国已经今非昔比。借用张教授的原话:不谦虚的讲中国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一,而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成为真正的第一。为了让大家对这个傲人的成绩有一个更骨感和具体的认识,我觉得很有必要回溯一下中国近代的历史,这也跟我下面要讲的东西有关。

  官方一般把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始,那就从这开始吧。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赔款。1860年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开放通商口岸。1882年中俄《伊犁条约》。中国割地。1885年中法签订《天津条约》,中国进一步丧失主权。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地赔款。1901年中国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巨额赔款。以上是中国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主要条约,可以看出中国主权的一步步丧失。我清楚地记得不管什么版本的课本上提到《马关条约》的时候都伴随着四个字:丧权辱国。何为丧权辱国?没有国家主权,此谓丧权。政府割地赔款苟且偷生,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此谓辱国。到八国入侵京城,使馆林立,各国军队在紫禁城内肆意横行。中国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压榨中国人民的傀儡。每次回忆起这段不禁痛心疾首,为祖国所遭受的屈辱垂泪。不过软弱的只是清政府,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民,他们才是中国的主体,只要他们不低头,中国就不会亡国。戊戌六君子,国父孙中山,义和团,正是因为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才会有这么多奋起反抗拯救中国的仁人志士,他们才是中国的未来。所以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终于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手中夺回了属于人民的主权。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难道这不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吗?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方面确实很落后,但是我党不等不靠,借鉴苏联经验抓紧发展重工业,鼓励农业发展。但是大跃进和文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不的不说的事情,有人把这两件事完全定义为中国的灾难。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当时独特的中国国情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毫无经验可以借鉴。就好比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碰壁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这些“灾难”也是必然的,我庆幸中国挺过来了。而且我觉得这些“中国的灾难”也有它重要的价值,它避免了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更多的弯路,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所以请正确认识中国成立后的种种,正确评价中国的那些伟人。说到伟人不得不说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正是因为他的智慧和眼光才使中国有了今天是一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从鸦片战争一步步走来,拥有今天的成绩是令人骄傲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充分的汲取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这个国家有超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个国家的民族都有着超人的智慧。正是因为有这些积淀和智慧中华民族才能在一次次国家危机中化险为夷,才能在一次次国际竞争中胜出,也将会在将来再次领先于世界。所以就中国文化而言中国人应该自信,就中国以后的发展来说更应该自信。



  

大连海事大学新闻网热线:0411-84729218 Email:news@dlmu.edu.cn 联系人:张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综合楼1004 邮编:116026 制作维护: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