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邀请,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学院Johanna Hjalmarsson博士、Andrea Lista 教授通过ZOOM会议平台分别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两场学术讲座。Johanna Hjalmarsson博士的讲座主题为“Sources of Admiralty Law(海事法的渊源)”,Andrea Lista的讲座主题为“The Ever Given and the Suez Canal Incident: a Case Study on Maritime Law in Context(长赐号与苏伊士运河事件:海事法案例研究)”。两场学术讲座由法学院宋美娴副教授、于诗卉老师共同主持,法学院部分硕士研究生在法学楼中伦文德报告厅聆听讲座。

Johanna Hjalmarsson以“Sources of Admiralty Law”为主题和线索,向师生们展开介绍了海事法的基本背景和发展历程。Johanna Hjalmarsson认为,海事法是一个独特、独立的法律体系,而法律正是一种独特的实质性和程序性的混合体。海事法的渊源在传统上包括判例法,在现代语境下还同时包含了公约、法律和合同等组成部分。讲座中,她以“海难救助”“海上拖航”和“残骸打捞”三项海事法专题为视角,阐述了海事法的核心组成部分;介绍了英国法院于2023年审结的两起最新的典型案件,即“The Ever Given [2023] EWHC 697 (Admlty)”和“MSC Flaminia [2023] EWCA Civ 1007”。在讲座的最后,Johanna Hjalmarsson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提炼,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海事法曾经只是判例法,而现在其混合了合同解释、公约解释和成文法;二是判例法通常不仅解释法规,还解释公约和合同;三是其他普通法司法管辖区的判例法也会被适用和依赖。
在提问环节,于诗卉向Johanna Hjalmarsson表达了感谢,并就“海事法官在高等法院审判实践中的地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Andrea Lista在讲座开篇首先介绍了海事法的概念和基本定义,讲述了“长赐号”案例的基本案情,并以“按装运条件签订的买卖合同”为出发点,由此引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条款为何特殊”这一话题。Andrea Lista从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的三重维度,详细解构了“长赐号”案例的基本案情和基础法律关系,阐述了该案背后的法律适用和法理逻辑。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宋美娴对Andrea Lista表示了感谢,并就“航运法的未来”、“在新业态背景下的海事律师需要关注的重点话题”等与Andrea Lista进行了重点交流。Andrea Lista表示,在“绿色航运”的背景下,需要关注航运市场的新变革,尤其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电子提单的转化等问题要保持密切关注。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学院的两场学术讲座,开阔了法学院师生的海商法研究视野,让同学们对海事海商领域等相关问题的国际研究前沿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效果反响良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同学们对海事法律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思维。
学生心得
“非常感谢来自Johanna Hjalmarsson博士、Andrea Lista教授精彩的学术讲座,两场报告聚焦海事法的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加深了我们对海事法体系和渊源的理解和认识。”
——法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贾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