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莱顿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国际亚洲研究所研究员Richard T. Griffiths(高瑞德)在外语楼105为我校师生及涉海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验班学员做“China and the Ports of the Indian Ocean”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曾罡教授主持。

讲座围绕“一带一路”展开,Richard T. Griffiths(高瑞德)教授探讨了自2013年起中国海上“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与贸易和发展问题,深入阐释了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分析了从印度洋的“珍珠链”到中国在欧洲的港口利益。他表示,海上发展不仅仅是港口基础设施的问题,还涉及用于运输货物的船队以及建造这些船只所需的造船厂。

大连海事大学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资深研究员Sarah WARD(吴德赛)进行了“The Year 2520: Rediscovering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联合演讲。讲座中,她从独特的视角出发,通过量化当前状况并预测未来,假设在公元2520年,一支考古团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考察,结合档案材料与制图图像,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理论与海洋考古学方法,揭示了贸易的本质与范围,重建了跨国海洋文化景观,颠覆了人们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传统认知。
18日上午,高瑞德教授与涉海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验班学员及外国语学院师生在外语楼悦享书屋就海上丝绸之路话题举行了一次研讨会,他向大家介绍了Virtual Maritime Silk Road Museum(虚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相关内容,并与师生探讨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本次系列讲座加深了师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还激发了热烈的学术讨论,推动了我校师生在海上丝绸之路领域相关研究的交流与发展。高瑞德教授和Sarah WARD研究员的分享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视野,还开拓了他们的研究思路。实验班学员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贸易路线和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此外,本次系列讲座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学术创新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