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公布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辽教通〔2025〕51号)文件,我校6位教师被评为202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今天,官微将陆续刊发我校辽宁省教学名师风采,希望全校教师以教学名师为榜样,投身教学改革,潜心教书育人,为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培育栋梁,如春雨悄然滋养;造就俊才,似鲲鹏振翅高翔。二十载春秋,以心血为墨,以岁月为笺,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壮丽诗篇。二十载岁月,勇毅前行,坚定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科技报国的宏伟志向;二十载时光,锲而不舍,面向国家行业的重大需求,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砥砺奋斗,为行业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他就是辽宁省教学名师,王俊生。

王俊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光电传感与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船舶海洋环境中的应用基础研究,长期致力于船舶港口海洋环境感知理论、技术及设备研发,入选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首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研发了基于光电微纳传感的海洋微污染物快速检测成套装备,应用于海事、海关检疫检验、海产养殖、污染物检测、生物医药卫生等领域,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一等奖、中国航海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造船学会创新团队奖(团队负责人)、中国航海科技突出贡献奖、中国专利奖等奖项18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指南编制专家/会评专家、交通运输部科技专家库专家,及数十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及编委。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重点项目等33项。发表论文130余篇,Q1区论文71篇,中科院TOP期刊34篇,主编教材/专著2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项、国际专利1项,专利成果转化4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案、国际海事组织IMO提案、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5项。
秉持以生为本理念 搭建心灵沟通桥梁
让教育满温情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为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搭建起顺畅的通道,是教育成功不可或缺的保障。自2005年任教以来,王俊生老师从助教到如今受聘为二级教授,在其教育生涯中,始终致力于走进学生的世界。他以细腻的观察、真诚的交流,努力探寻学生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全力挖掘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切实需求。在学习上,面对学生们遇到的课业难题,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课余,他会耐心倾听学生在课业上遭遇的瓶颈,从晦涩的公式推导,到复杂的文章解读,逐一拆解、悉心指导;当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他又化身为生涯规划师,凭借丰富的阅历和对各行业的了解,为学生勾勒可能的发展路径;面对学生偶尔的情绪低落,他能敏锐察觉,用温暖的话语和贴心的陪伴,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相处中,他更是以身作则,通过点滴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
日复一日,他始终坚守这份教育初心,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他的这份坚持和付出,为践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片温润适宜的育人沃野。在这片土地上,学生们如茁壮成长的幼苗,沐浴着爱的阳光,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他的教育成就和高尚师德,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齐声赞誉和深深敬意 。先后被评为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优秀博士研究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4年度辽宁省教学名师。


紧扣学生个性特质 深耕全面素养培育
让教学有精度
人才作为推动进步的关键力量,其素质水平直接关联领域的发展层次。培育具备坚定理想、强烈社会责任感、广阔全球视野以及深厚知识储备的新一代行业精英,是他矢志不渝的育人目标。近年来他持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大力倡导学生投身创意竞赛,在思维碰撞中开阔眼界,打破常规,明确自身优势,为未来的发展找准方向;不仅如此,他还全力支持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在跨文化的学术交流氛围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学术风采,更能汲取国际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方法,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力。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培养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教育部“杰出国际学生奖”、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等优秀人才,指导学生参加并获得国际、国家、省级科创竞赛奖励20余项。科技领航,创新图强,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已成为王俊生师门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前行方向。

强化研用融合思路
让培育有深度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于海事人才的迫切需求,他鼓励学生科研实践,牵头组建了5个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与领域内知名科技公司、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推进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检测技术、应用和服务的科学发展。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有20年,他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以培养面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光电信息类人才为目标,始终坚持以本为本、课程育人。先后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 1 项、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光电教指委教改项目1项、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改论文9篇,主编教材/专著2部,带领专业申报并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聘教育部光电教指委协作委员会委员,获交通运输部“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契合社会人才需求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让教育有广度
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心怀凌云志,拳拳报国心”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海大必然会为推动国家科技的腾飞而奋进,这是国家赋予学校的光荣使命,也是时代交付广大师生的重任担当。作为一名高校教育科研工作者,他始终把自身的科研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相连,以海洋微污染物传感与智能检测为特色研究方向,利用光学、微纳机械、电子信息和环境生物领域的学科交叉优势,开展高精度、高灵敏度、快速检测与原位监测理论方法研究与技术装备研发,力争实现船舶海洋微污染物的智能监测预警,提升我国海洋传感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为我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重大战略及政府履约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铁杵成针功不负,锲而不舍金石开。在长达二十年的科研岁月里,王俊生始终坚持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团队所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