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人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海大人物 > 正文

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三十八载初心不改!

作者: | 摄影: | 发布时间:2025-05-09

分享:

【编者按】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公布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辽教通〔2025〕51号)文件,我校6位教师被评为202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今天,官微将陆续刊发我校辽宁省教学名师风采,希望全校教师以教学名师为榜样,投身教学改革,潜心教书育人,为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十八载矢志不渝,坚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崇高追求;三十八载砥砺前行,秉持开拓进取,科研兴邦的坚定信念;三十八载初心不改,践行振兴教育,服务社会的庄严承诺。他就是辽宁省教学名师陈海泉。

陈海泉,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船舶辅机教研室主任。交通运输部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大连市人民政府大连市“高端人才”。中国航海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中国船级社第七届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船舶机电一体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市船舶机电配套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国家“慧眼行动”项目、交通运输部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大连市科技创新“双重”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16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20项。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EI检索,出版著作7部,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展览会银奖、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省级船舶辅机及防污染技术优秀教学团队等10余项教学科研奖励。获评2024年度辽宁省教学名师。

以教启智,以学促行

师生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是教育成功的核心。自1987年留校任教以来,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再到如今的三级教授,他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目前担任船舶辅机教研室主任。他深知,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才能为他们指明方向,助力成长。无论是生活琐事、学业难题,还是职业规划与品德培养,他始终以细致入微的关怀,陪伴学生走过每一个重要时刻。

他的坚持与付出,为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创造了温暖而坚实的土壤,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赞誉。他带领的团队多次荣获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省级优秀本科教学团队、省级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团队等称号,个人也荣获了“木兰”奖教金、“泛洋”优秀教学奖、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并且申请获批了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书传道,以典铸魂

他深知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基础。从教38年,主编了7本教材,教材编写工作始终紧跟学科前沿,注重创新与实用性。其中《船舶辅机》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省级首届优秀教材,航海类精品教材等荣誉。这些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也为航海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他的努力让知识传承更加有力,让教学更加有厚度,为培养高素质的航海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教学改革方面,他勇于创新,主持了多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包括:“船舶辅机”精品课程建设、“船舶辅机”精品课程建设、《船舶辅机》英语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无纸化智能化考试改革研究、《船舶辅机》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船舶辅机精品资源共享课、轮机工程专业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融合AMEsim仿真模型的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等。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所得教学成果荣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入选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1项。其成果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等涉海高校进行推广,直接受益学生近万人。他用三十八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以才报国,以行致远

他始终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他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成就斐然,有我校第一位参加南极科考的高级轮机长,还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些杰出人才不仅展现了陈老师的教育成果,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了国家级、省部级奖励40余项。他的研究生邱建超凭借出色的研究成果,荣获校级和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展现了卓越的学术能力。此外,海装毕业生的优秀事迹还获得了央视报道,成为行业内的典范。

以研创新,以术攻坚

他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推动科研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在科研领域始终秉持创新与攻坚的精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始终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聚焦船海工程装备国产化研发,在船舶起重机减摇技术和装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科技成果评价会上专家认为该项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的智能减摇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部署,筹建了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方向,为国家培养海工技术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展览会银奖、辽宁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展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的卓越能力。主持了包括国家慧眼行动项目、交通运输部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大连市科技创新“双重”项目等在内的各类项目。

他的研究成果为行业技术进步和学术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研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为探索前沿学术领域贡献了重要力量。

来源:轮机工程学院  编辑:王雨薇

审核:高剑桥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 1号综合楼 1004

邮编:116026

邮箱:news@dl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