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
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面临着建什么国的斗争。
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又不能不有所顾忌。抗战刚刚结束,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要求和平是大势所趋。蒋介石想在内战中处于有利地位,也需要时间。所以,他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政治口号,毛泽东接受邀请赴重庆谈判,同时人民军队作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各种准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毛泽东亲赴重庆,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舆论的高度赞誉。
经过四十三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但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文件,这个文件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通过战争来削弱和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企图就已经暴露出来。国民党重新秘密印发反共的《剿匪手本》,阎锡山出兵攻打山西上党地区的人民军队。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便调集110万军队,分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图谋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进而占领整个东北。
党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与此同时,各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坚决反击。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部队取得上党战役的胜利。人民军队连续进行邯郸、平绥、津浦三个战役,共歼敌10万余人,阻滞了国民党军深入华北、进军东北的行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蒋介石不得不同意共产党提出的建议,签订停战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签订停止国内冲突的协定。同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