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百年百讲|第二十三讲:七七事变

作者: | 摄影: | 发布时间:2021-05-06

分享: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势力连续策动兵变和政变,导致日本内阁更迭频繁,法西斯势力迅速膨胀。1936年2月26日政变上台的广田内阁,进一步实现军部法西斯势力对政府的控制,并加紧进行以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为主要目标的扩军备战,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进程,加快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步伐。1936年9月,日军强占北平西南门户丰台,严重威胁当地中国驻军,加剧了华北的紧张局势。同时,日本军部制定了1937年度大规模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在华北,拟用八个师团占领北平、天津为中心的华北五省;在华中,拟用五个师团,一部进攻上海,一部从杭州湾登陆,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在华南,拟用一个师团占领广州地区。同时以海军控制中国沿海及长江水域,协助陆军占领各战略要地。按此计划,日军准备用于侵华战争的兵力由1936年的9个师团增加到14个。

为了保证这一侵略计划的顺利执行,日本1937年度的国家预算支出比上年度增加30%,总数达30.4亿日元,其中军费预算占整个预算的将近一半。维持这样巨大支出的主要手段是大量发行公债和增加税收,这就造成通货膨胀和物价暴涨。加上1937年开始的新一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的所谓准战时经济体制面临困境。日本人民深受扩军备战所带来的痛苦,对受军部操纵的政府表示不满。这种不满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有反映。1937年1月,广田内阁因军部同政党官僚之间的矛盾激化,被迫辞职。这时,日本统治集团便急于乘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此来缓和国内的矛盾,并扩大它在中国大陆的殖民统治,加强同英、法、美等国及苏联对抗的地位。

从1937年5月起,日军在北宁铁路沿线以及丰台、卢沟桥一带频繁进行实弹演习。五六月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驻天津的中国驻屯军司令部频频开会,策划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关东军首脑人物坚持主张首先击败中国来加强对苏战备。6月初,经过几度内阁危机之后,近卫文广林吕受命组阁,暂时缓和了统治集团内军部、财界、政党官僚之间的矛盾,获得所谓“举国一致”的拥护。近卫上台后,继续强化战争体制。这时,在日本统治集团中“对华一击论”占据上风,以为侵华战争一旦发动,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利用国民党政府的软弱动摇,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能达到降服整个中国的目的。它完全没有估计到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的革命潜力。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绝。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

来源:  编辑:

审核: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 1号综合楼 1004

邮编:116026

邮箱:news@dl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