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第九十二讲: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作者: | 摄影: | 发布时间:2021-06-28

分享: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比如,我国经济总量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我国工业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如粗钢、煤、发电量、水泥、化肥等和谷物、肉类、花生、茶叶等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情况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表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

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新表述,必须找准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综合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问题造成或派生的。

综上所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来源:学习强国)

来源:  编辑:

审核: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 1号综合楼 1004

邮编:116026

邮箱:news@dlmu.edu.cn